•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红黄绿很没意思,不用杞人忧天。

言之凿凿的隐性债务,财政也不用全还。所以,把隐性债务和地区的债务风险直接挂钩,也不是特别严谨。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今晚想早睡。可是,微信嘀嘀嘀响不停,各种咨询。因为,市场上有人放炮了。

某券商做的一份很粗糙的红黄绿名单传出来,相当不严谨。估计实习生干的,正式员工怎么不给审核一下呢?

主要问题三点:

其一,城投的债务规模,不等于ZF的隐性债务,更不等于城市的债务风险等级。

哪几家城投的哪几笔债务纳入了ZF隐性债务?哪些隐性债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债务风险等级?

这些问题,相关测算,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财政部预算司自己有套隐债系统,各家券商连人家的因子有哪些,权重怎么设计,系数如何调整都没摸清楚,哪里来的信心,就胡编出来一份名单呢?

失了斯文,乱了市场,还不严谨,显得水平真low。

我仔细翻过几十万字的研究文献。债务是非常个性的问题,每一个省、市乃至县区都各有特点。现在的研究,连最基础的面板数据都没法整理齐全,瞎跑数据,做实证模型,能研究出些啥让人信服的东西?

其二,交易所债券,不是所有的债券,更不是所有的融资工具。

交易所里发债多寡,无法说明企业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明:

跑去勾搭的券商比较多,而城投公司的配合度比较高。尤其是配合FF。

其三,评级仅供参考,实际方差很大。

比如,同样是AA,沿海的AA和西部的AA,地市的AA和区县的AA,交通的AA和文旅的AA,新包的AA和老牌的AA等等,差别很大。

没法提更多问题,因为这份不严谨的报告,实在太粗糙了。

关于怎么看待红黄绿,还是着重强调几点,具体的可以看最近的几篇文章:

其一,名单不是赏善罚恶令,上了就得死,不上就可活。

名单只是监管之间的一个辅助决策参考的依据。可以理解成影响某些城投再融资的因子之一,仅此而已。

其二,隐性债务是薛定谔状态。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是动态的,弹性的。

根据过往的经验,财政实际偿付的应该由ZF直接或间接承担的债务,不足应付债务的20%。

也就是说,就算是言之凿凿的隐性债务,财政也不用全还。就算还,偿付比例也不高。

所以,把隐性债务和地区的债务风险直接挂钩,也不是特别严谨。

其三,债务化解思路已经很清晰,就是结构性加杠杆。

在80%~105%的区间内,如果有需要,杠杆该加就加。毕竟增加ZF投资可以缓解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只不过杠杆是加给省级和中央ZF,用长期低息的资金去置换地市区县的债务。

地市区县的债务总量没变,但是债务风险显著降低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纠结红黄绿,究竟有多大必要?

时间(tong zhang)会治愈一切,债务问题永远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

最后,再次重复下桥水基金的达利欧的观点。

大量举债的风险主要在于决策者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将坏账损失分摊到多年。

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债务是否以决策者能够控制的货币计价:

二是决策者能否对债权人和债务人施加影响。

从上述两点看:

内债不算债。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