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央行紧急摸底!联合消费贷又是什么鬼创新?

金融需要那么多创新嘛?

作者:财兔君

来源:财兔金融说(ID:hlwjrcn)

被吓坏了,很多花呗用户慌了神!

昨天有不少粉丝在后台给财兔君留言,说自己的花呗被通知要接入央行征信,以后还能想用就用吗?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背后还有更大的逻辑......

花呗用户吓坏了

今天一大早,花呗把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的话题就冲上热搜。

蚂蚁集团官方当天也向媒体的回应证实,近期的确对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了升级,其中就包括用户需要同意征信授权,之后会逐步实现对所有用户的全覆盖。

授权之后,可在支付宝APP中就可以查到《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

用户通过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查询,如果有《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就意味着你的花呗信息已经接入了央行征信。

“每月最低还款会有影响吗?”“是不是虽然全部还清,但也影响以后的贷款?”很多粉丝在后台问财兔君。

之前,花呗逾期也只是限制使用,收取点逾期费用,芝麻分数少点而已。

芝麻信用和央行征信中心相互独立的,数据信息不共享,芝麻信用不会将客户的逾期记录直接报送给央行征信中心。

但接入央行征信中心后,用户的借贷总额、违约记录等都能查询,

若花呗没有及时还清,以后买车、买房、消费、创业、应聘,只要涉及银行贷款服务时,信用不佳就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联合放贷

昨天(7月28日),几个不同银行的朋友告诉财兔君一个相同的消息—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刚刚施行了半个月,这是又想闹成哪样呀?

财兔君呵呵一笑,这还哪到哪呀,刚开头就被吓坏了?

《通知》,要求银行上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情况,共包括九个时点数据:2018年12月、2019年6月、2019年12月以及2020年前六个月的月末数据。

央行要求24家主要金融机构报送境内法人汇总数据,7月30日前上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表中,央行统计司单独统计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借呗”、“蚂蚁花呗”两款产品的合作数据。

蚂蚁“借呗”和“花呗”干了啥,让央行如此关注?

有人说这是为了查清到底有多少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财兔君感觉有点扯,这种原始的数据表格的报送,是查不出资金流向的,更大的可能在于监管部门对这类新型业务统计数据存在缺失,要进行摸底。

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只填报自身发放的部分。

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2019年末曾披露,北京地区多家银行都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展了线上贷款合作,贷款规模超过400亿元,在全部线上贷款中占比超过50%;

合作机构和合作产品主要包括京东数科的“京东金条”“京东白条”和蚂蚁金服的“蚂蚁借呗”“蚂蚁花呗”。

过值得玩味的是,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一直银保监会监管的,现在央行来调查不良数据?是不是现在的不良率飙升了?涉及到系统性金融风险?

现在的中小银行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难呀!如果自己放贷的话,只能赚到2%~3%的息差,通过联合放贷,利率可以高达20~30%,中小银行分7%,已经是开心的不得了不得了的了。

赚钱香是真香,但是顶的雷也是最大的。

流量获客和风控主要是靠联合贷款机构,但钱是银行出的,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这种激励不对称的合作模式,隐藏着可怕的潜在风险。

如果联合贷款机构为了做大规模而放宽用户要求,等到银行发现就刹车已晚。

而这个联合放贷市场中,2018年5月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以来,规模据市场估算已经超过1.3万亿,在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业务规模已非常庞大。

最大玩家无疑,自然会央行受到特别的青睐。

背后大棋局

而这,这只是一步大棋的小小一步。

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对消费者而言,之前规定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上限是30万,新《办法》调整为20万。

但实际执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放贷机构为了挣钱,风控稍稍抬抬手,很有可能在A家贷款30万,又在B家贷款20万,多头借贷。

新《办法》中,明确了综合管理,只要是上征信的消费贷款,都包含在授信额度内,各个征信系统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怎么监测得到用户的信贷总额呢?

最高法刚刚下调了司法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现在央行对在线联合消费贷款的平均利率来个摸底,为所有费率加起来不超过LPR 4倍的草案做个准备。

顺带从巨头开始,把线上放贷机构数据接入央行征信,完成用户信贷总额可查。

一箭双雕!

如此一来,以后机构放贷利率多少,央行一查可知,看你还敢搞创新、搞花样放高利贷?借款人也不要再妄想不上征信,借机逃废债了,钱无论从哪借的,都是要还的。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落英财局”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