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能用"不代表"能卖"

为什么评级主要是以合并报表为主计算偿债指标

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一、“两分法”害人不浅 

这个问题,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不拿合并报表数据计算,难道用母公司报表直接算?那更不靠谱啊,根本无法反映母公司的偿债能力。对此,博主想说:为什么不能一起看?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民主就是专制,“非黑即白”的两分法,很多时候限制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二、城投没有那么特殊

应该有不少朋友看到上篇提到的城投故事,会心一笑,城投嘛,你懂的,只要背后的政府在,没人真的在意划拨资产对债务的保障。所以母公司能不能控制子公司的资产,Who cares?

但城投以外的其他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还是有控制力的,否则也不符合会计并表的要求啊。既然有控制权,那合并报表范围内的资产自然就可以作为母公司的偿债来源。 

对此,博主的回应是:使用权、所有权和处置权不能混为一谈。现代企业的核心特征是有限责任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产负债表左端是资源,代表企业有什么;右端是人名,代表左端资源是谁的。企业管理层“能用”相关资源去经营、去扩张、去发展,不代表“拥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更不意味着可以未经利益相关方允许直接“处置”资产。这个逻辑不单适用于对子公司没有实际影响力的城投,也适用于自认为对子公司拥有实际控制力的母公司。

三、差异分析比指标计算更重要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差异分析,远比用单一报表指标计算偿债能力更重要。毕竟,数据是历史的,但评估是面向未来的。未来什么更重?

如果说资本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那么企业扩张的模式和效果,对未来的发展就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以两家上市公司为例,简单的指标分析,看看如何通过报表的差异来看企业扩张战略的执行和效果

公司A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货币资金

709

523

应收账款

187

0

存货

324

0

固定资产

217

9

在建工程

12

2

无形资产

154

7

商誉

282

0

长股投

28

526

总资产

3020

1734

从上面的简表可以看出,该母公司执行的是投资扩张型发展战略,其资源撬动能力非常强。集团范围内经营性资产(应收、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基本分布在子公司;同时,企业用500来亿的资产(投资相关科目差)撬动了近1300亿的增量资金(总资产差额)。

公司B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货币资金

1254

1219

应收账款

85

39

存货

241

98

固定资产

191

30

在建工程

24

3

无形资产

53

7

商誉

3

0

长股投

71

202

总资产

2830

2345

上面的简表可以看出,与公司A不同,公司B走的是自主经营、缓慢扩张的战略。经营性资产母子公司均有分布,发展相对稳健,对外控制性投资的撬动效应较公司A弱。

扩张快是好事吗?得看效果。吃得太慢长不大;吃得太快会消化不良。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