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2022,基建投资行不行?

市场上关于2022年的基建投资预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因此,2022年的基建投资是否能够超预期,除了专项债券的总额度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张之外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市场上关于2022年的基建投资预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持续,经济稳定运行的压力也确实很大,之前各部门也提出了“加快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等说法;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城投又需要面对较大的债务压力与收支矛盾,可用于加杠杆、拉动基建投资的空间也实在不大。

那么,2022年的基建投资究竟行不行呢?

总体保持增幅,但并无基建大潮

自2020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宏观政策就要求采取一定力度的政府投资、基建投资来维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2年的总体政策力度已经很难超过2020年上半年。而从积极财政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基建投资虽然保持着增速,但总体低于GDP增幅,只是起到“托底”的作用,而非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这就意味着2022年的基建投资虽然将有所加速,但力度并不会如市场预期的那样,总体只是平稳、不会呈现“爆发之态”。

在如今推进基建投资的模式与政策工具上,也显得较为谨慎克制,与过去大有不同;在防范债务风险、限制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主要采用地方专项债券这一表内债务工具,并通过财政系统的监管与调度,合理调控不同地区的基建投资规模。这就使得如今的基建投资并不会像过去那样的大潮,特殊工具的使用注定了投资规模不仅有上限、且推动速度也随时灵活调整。

之前理解为基建利好的“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也着重突出了“适度”;这一提法虽然明确基建投资会维持一定力度,但也不再是过去的“大拆大建”。毕竟如今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基建总体上已不再是重点。

细分各自分化,有回落也有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改革的主要路线,基建投资也并非一成不变。近年的基建投资,在发力方向上也有明确的变化,因此在总量微增的情况下,其中的细分行业并不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风云变幻。

随着城镇化的降速与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如今基建投资也不再以城镇化与土地为核心,而是转向了服务产业、平衡地区发展以及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这意味着未来的基建投资,将从地区、行业等各个方向出现明显的差异。

近年发改委与财政部在政府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就提出几项要求:“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有效投资”。这意味着未来的基建投资,将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区域与城市群、投资拉动需求效率高的领域出现增量;如交通物流、新型城镇化、新基建与乡村振兴项目。而属于传统基建投资的市政园林、土储房建等项目则将出现规模上的停滞与逐渐衰退。

投资方式改革,新模式无关债务

如今基建投资也正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模式,这既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模式来提升基建投资的效率,也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模式改变传统的政府举债投资路径,避免新增地方隐性债务与债务风险。因此,在政府投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真正决定基建投资增量的,在于市场化投资部分。

作为市场化投资典型代表的,自然是收益直接来自于市场化收益、需求切实有保障的城市更新项目。对比城市更新模式与过去流行的棚户区改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是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但城市更新是否能够推动、落地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有效需求、是否能够进行有效融资;而非过去棚改所依赖的、以地方政府信用进行兜底担保。

因此,2022年的基建投资是否能够超预期,除了专项债券的总额度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张之外,重点在于市场化模式推进的力度与政策性金融的配套规模。虽然基建全面开花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有效需求与市场化融资能拉动的投资规模,依然相当惊人。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