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宏观去风险,财政挤水分

2021年的地方财政趋势。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近期,社融达到“顶点”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伴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登顶,以及2021年债务到期压力的增大,进行结构性改革、从宏观上化解风险,已经成为高层共识。

作为国家经济基石的政府财政,化解风险的压力是巨大的——既要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又要积极发力,维持经济,让财政体现“定海神针”的作用。

因此,2021年的财政工作将是两面性的。在继续维持积极财政的基调上,进一步“揭锅盖”,挤出地方财政长期存在的各种水分,让地方真实的债务压力浮出水面。

一团迷雾的地方债务

地方债务压力究竟有多大?这一点,许多宏观与固定收益研究都有过统计,地方债、城投债的规模都能摸清,但其他非标债务乃至于隐蔽债务,都始终未曾彻底摸清。这就使得地方真实的债务压力始终是一团迷雾,只有风险事件真正浮出水面,市场才能发现某地政府已无力偿债、只能等待上级政府救助。

但是,一团迷雾的背后意味着高度的风险。也正是对于预期的不明朗,才使得风险事件的传导非常快、影响深远。因此,在宏观去风险之时,各级地方政府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债务排查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政府自查,如今还联合金融监管机构,通过金融机构的数据对存量债务进行验证。

同时,在去影子银行的过程中,多地都积极开展了“非标转标”的大潮。在非标转标的过程中,不仅让隐性债务浮出水面,还让推动了许多中小平台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把真实的债务水平、债务压力显现在阳光之下。

对于财政系统来说,这将是“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与转型,拨开长期笼罩在地方债务之上的迷雾,让地方债务逐渐走到阳光之下,从根本上化解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

挤出地方财政的水分

在计算债务率的通行方法中,是依据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与地方存量债务规模进行计算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地方债务规模笼罩着迷雾、存在风险;地方可用财政中也有不小的水分,这同样是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根源。

在地方政府运转的实际情况中,经常出现有预算但没钱、或者用下一年预算支付当年应付账款的现象。这使得地方政府的预算之内也存在不少的水分,看似充盈的地方财政实际上早已排满了各种应付款,无法为新上项目再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预算与城投企业存在的关联性,也使得其中存在“重复融资”的现象。同一笔资金,既计入了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用于地方债券的还本付息;又计入了城投企业的业务收入,为企业债、公司债提供了现金流支撑。尽管这看起来绑定了政府信用,风险是非常低的;但在债务风险的长期累积之下,同样会成为风险的根源。

由于2020年“疫情经济”对地方财政带来的冲击,许多地方政府被迫进行了“财政挤水分”的操作,让许多地方财政产生了阶段性的窘迫。从当下的趋势来看,随着《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逐渐严格执行,进一步挤出潜藏在地方财政中的隐性债务与水分将是大概率事件,地方政府的“紧日子”绝不是偶然,将持续贯穿未来数年。

再次向外转移的杠杆

在去风险、挤水分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再次看到了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对外转移杠杆的行为。许多地方政府纷纷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满足不新增地方债务的政策红线下再次加杠杆。

但是归根到底,这些新增杠杆的投资还是落到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依然与地方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地方债务出现风险,这些对外转移的债务仍然将出现连锁反应,甚至企业本身也将受到拖累。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承接地方政府对外转移的杠杆,从来都不是个好生意。

从当下改革的趋势来看,财政试图将债务与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建立更直接的关系,而非直接依赖偿债主体。这一逻辑本身无可厚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绝大多数的项目现金流收入很少;如果要建立项目本身的资金自平衡,要么再次走向土地财政、要么还是增加政府债务。

在市场对基建REITs的态度出现大反转之后,实际情况也已经昭然若揭: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与制度环境下,直接向市场转移债务还太远,政府的债务依然需要政府自己来解决。

积极财政如何维持?

尽管去风险的压力很大,地方债务的情况也着实不容乐观。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对的挑战并没有完全过去,实体经济仍然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距离积极财政离退出还有很远很远。

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财政将会通过几种定向、新型工具继续维持:

一是继续使用以项目未来现金流为偿债来源的定向债务工具,如地方专项债券、有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避免挤占地方综合财力;

二是加大政策性银行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对定向领域的项目进行定向帮扶,同时避免增加政府债务;

三是可能进行新一轮债务化解,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降低债务风险,帮助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与过去大力度的积极财政相比,2021年的积极财政更像是“走钢丝”,必须在债务风险与宏观压力中维持微妙的平衡。因此,我们将看到积极财政将持续变得更加灵活——当经济复苏强劲,积极财政静静等待;当外部压力挑战再来,积极财政卷土重来。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