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联合体”拿地已成趋势,房企合作香在哪?

满城尽是联合体

作者:黄博文

来源:地产黄老邪(ID:DCHLX1)

“两集中”政策从土地层面着手进行调控,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贯彻“房住不炒”。

但是目前政策实际的执行效果不及预期,“两集中”政策实行之后,不少热门城市楼市急速升温,这种土地市场环境极度考验着房地产企业的内功,行业的分化也将更加剧烈。 

规模房企与国企、央企成为了最近土拍市场的最大赢家,中小房企只能拼尽全力虎口夺食,或是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竞争,中小民营房企的合作能力,已迎来最强考验,否则必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

1

首轮集中供地

满城尽是联合体

随着“两集中”政策的逐步推开,很多城市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第一轮集中供地,有些城市甚至已经进入到了第二轮。不可否认,与以往相比,集中供地新政对土拍市场甚至是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很显然,土地集中供给,除了对房地产企业投拓部门能否在更短时间之内,完成更高强度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批量管理和测算、快速抉择重点关注项目、准确测算拿地盈亏平衡点、“快又准”的抢地等,不仅是对投拓业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房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无声比拼。 

融资能力也进一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由于地方政府推地时间集中,参加竞拍的房企不但需要提前缴纳大量的保证金,拍到地后还要支付巨额土地出让金,融资部门的压力不是一般大。 

此外,由于单个城市短时间内大批量推出土地,不免会造成未来大批量项目集中入市,这对于那些布局去化承压城市的房企来说,营销部门的压力陡然增大。 

在这种形势下,“两集中”政策加速了地产行业的分化,内功深厚,体系健全的房企更容易脱颖而出,而这些房企大多是大型房企、国企与央企,而中小房企则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

因此我们看到,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风险,抑或是为了开疆拓土,房企抱团现象增多,尤其是很多中小房企,都在寻求与大型房企、国企或央企合作的机会,合作开发项目占比增加。 

以土拍市场为例,各大城市的首轮集中供地,群雄逐鹿的土拍现场,有一种角色开始快速崛起,那就是“房企联合体”。

仅在广州、重庆、杭州、长春、无锡、北京、沈阳七城中,联合体竞得了31宗地块,涉及金额共计881.06亿元。 

在杭州的首轮土拍中,就有11宗地由房企联合体拿下,北京地市则更为夸张,以联合体报名的房企多达 89个。广州市场上,头号玩家越秀也是以联合体的身份拿下了六个地块。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地产行业VUCA时代的到来,超极分化的加剧,联合体很有可能将会成为中小房企的“诺亚方舟”,企业的合作能力将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2

与国企、央企合作

香在哪里?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合作是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与政企合作、与国有企业的合作更是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万科、恒大、禹洲等房企早已拥有国有字号“援军”,旭辉更是从很早之前就被业内誉为“合作大王”,国有房企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资源与资金方面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此外,房企也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得以降低城市进入的门槛。在政府的支持下,更顺利地在当地进行产业导入,推动项目落地并快速进入运营状态。2020年融创是和政府合作最多的,在文旅、康养产业、城市更新方面都借助和政府合作加速推动。 

大部分国有房地产公司通过以往努力,负债已经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基本能满足三道红线要求,不受新规束缚,因此能得到更多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经营方式、决策机制相对灵活。国企与民企合作,是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因此,黄老邪建议民营房地产公司加大与各级国有房地产公司的合作,甚至参与到国有企业混改。 

实现快速发展的中小房企,都拥有良好的外部合作机制。在打造企业外部合作机制时,有三种策略可以借鉴: 

  • 通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策略,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 差异化策略,企业之间互补短板,使各自的竞争力都得到提升。

  • 采用抱团发展的合作策略,如两家企业各自都有劣势,规模都比较小,在资源、市场上等方面竞争力都不够,就可以抱团发展。

不过与国企央企合作,必须先要满足门槛要求,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谋求合作的民企的实力与优势,也是国企央企考察的重点。中小民营房地产企业必须清楚自己手上有什么筹码,然后再来谈合作。

例如,如果民企自身拥有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与产品溢价能力,或者是销售能力突出,那么不愁找不到合作机会。

3

合作项目暗坑多

这些策略来避险

克而瑞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房玲称,“自2016年起,房企开始抱团,共摊成本与风险,通过合作撬动规模增长,这就形成了房企的合作杠杆。” 

由于行业集中度及竞争兼并加剧,中小房企由于资源能力有限,能抓到的合作机会也迅速减少,能否获得与标杆房企持续合作的机会,也将成为许多中小房企能否“活下去”的生死命题。 

“寻地合作”方面,由于僧多肉少,优质地块标稀缺,如何对接成了门技术活。不同房企的产品定位、成本控制甚至销售价格等各个方面往往都有着自己的打法,你追求“高周转”,他追求“高利润”,分歧就这样产生了。 

而在多房企联合操盘的项目中,不同房企之间不同的开发要求、测算标准、项目定位甚至企业文化层面都存在差异,都会造成沟通成本过高,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凭空增添了项目成本,甚至会造成项目延期。 

另外,由于项目主体较多,项目后期竣工交房以及物业等方面的责任界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在合作中避免“撕破脸”、“单方面跑路”等风险,需要合作双方在合作前及合作初期做足功夫: 

明确各方职能与责任。在签订合作协议时,一定要把各方责任、权力、利益在协议中做出明确划分,明确各自在项目开发中的职能和责任,将合作的隐藏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另外,明确的权责划分,也有利于项目的高效推进与有序开发。 

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合作项目执行工作混乱、推进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目决策层之间的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相互扯皮,因此找准关键决策人物相当重要。 

此外也要建立高效率的沟通机制,以降低因合作开发带来的沟通成本,使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快速的解决。

根据房企的资源驱动、类金融属性,“用好乙方的资源及能力,以提升甲方的效率及经营价值”是房企的十大经营逻辑之一。关于“甲乙方合作”,黄老邪认为:

(1)良好的(甚至是战略级)甲乙方关系是房企应对行业变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甲乙方合作不成功时,受伤害最大的一定是甲方;

(3)甲乙方合作必须以共赢为基础,给乙方以合理的利润;

(4)甲乙方合作时,关注合作的顶层设计,要点及风险点必须在合同中规范清楚;

(5)合作谈判时,双方可以有也必须有自我意识(甲方意识、乙方意识),但一旦合同签订后,就要抛去各自的自我意识,要强化基于共同目标的团队意识及共赢意识;

(6)问题在过程中解决。解决问题时,需要有同理心、利他心;

(7)必须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而不是过程中的“完美主义”导向,也不是一味的成本导向。

每个参与合作的房企,都会为实现“1+1>2”而奋斗,但合作精神相对合作来说,更为重要。孙宏斌说,“合作精神是合作要双赢,一方合适的合作长不了;合作一定要算大账不算小账,大小账一起算算不清;不管多大问题全放桌面上直接说,一定能解决;求同存异,两口子也不能全一致。”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黄老邪”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