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刚刚!中国金融业的大佬们开了个会!真相竟是...

而在过去,金融业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最核心行业,是开放相对保守的。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今天,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一行两会一局的主要领导做了发言,追溯过去,总结现在,预告将来。讲话都很有深度,仓促看一遍,很多地方还没琢磨明白,仅谈谈第一印象里的感受。

两个词语,“外资”+“股权”。

(一)

关于外资,在历史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中美经济纠纷升级以来,引进外资的数据在显著提高,这是很奇怪的。

个人的理解,主要是“海外中国”的资金回归。这些也属于“外资”,但却是华人的钱。当经济冲突加剧时,不得不选边站,有的走了,有些回来。

今天的讲话中,提到了外商投资在金融业里的负面清单已经取消了。而在过去,金融业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最核心行业,是开放相对保守的。

现在不断放开,主要原因很简单,一个字,“钱”。缺钱了,需要更多的钱进来。

而外资愿意进来,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字,钱。之前通过贸易和产业赚的都是辛苦钱,只有进入金融业,来到“狗当行长都能挣钱”的领域,才能赚到大钱。

外资是把双刃剑。香港、泰国、阿根廷乃至日本和英国等地区或国家,都遭遇过外资热钱的洗劫。

在经济发展初期,外资进场可以带来技术、管理和资金,当然多多益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外资沉淀了大量的不动产和上市公司股票。

如果到了某一个时点,双方交恶。外资一方面大量抛售不动产,戳破地产泡沫;一方面大量抛售股票,戳破股市泡沫;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做空,掏空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贬值。

内外一起勾结,就会把一个国家/地区辛辛苦苦几十年来攒下的底子,全给卷走。

怎么给外资套上嚼子呢?我理解,当年环境下,美国人的外资是套不住的,但是在让渡足够可观的利益后,华人的外资是愿意主动套上嚼子的。

因为在华人眼中,这不叫嚼子,是牌照,是信任,也是殊荣和恩宠。

(二)

关于股权。

银保监的周主席和方主席都在谈股权。

周主席谈股权,应该是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投资这俩角度。

所谓风险防范,过去长期刚兑,企业的风险转移到了金融机构身上。现在,金融机构也遇到事了,破产也出现了,要逐步把风险再抛回给市场本身。

所谓风险投资,陈行长提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谓的新旧动能转换和制造业2025,都需要股权性质的长期资金,是需要时间来养的。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扛着债务转型,等同于让大象带着脚镣跳舞。

方主席谈股权,应该是出于放水养鱼和机构投资的角度。

所谓放水养鱼,既要把股票市场做大,规模突破70万亿,上市公司超过4000家,又要让外资进场支持,拓展实体企业的直接融资来源。也就是用外国人的钱,来支持国内的经济转型。

所谓机构投资,虽然说的内容不多,但却非常核心。大家都说中国股市“牛短熊长”“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害人精”“政策市”“韭菜”等,主要原因在于散户为主的市场。

散户既不专业,又太情绪化,喜欢短炒而非价值投资,把市场氛围搞的如同赌场,自然违背了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定位和初衷。

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以来,这一波牛市,不会再重蹈上一波暴跌踩踏乃至熔断的覆辙。

原因很简单,散户少了,机构多了。

今年新发公募基金突破2万亿了,20多年来最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了多少呢?曹山石统计的数据是接近4000亿。

也就是说,公募基金把那些立场不坚定的大股东持股给吃掉了,大股东再想市值管理的筹码变少了。同时,公募基金还要再从散户手里吸了大量的筹码。

私募证券基金也突破了3万亿,7月份的单月新增就超过了6000亿。这些也是机构资金。

方主席说,股市的日均成交量8000亿。

由于散户主要是跟风做盘,如果有机构资金来引导,散户的投资风格也会跟着变。

当一个市场里,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时候,当人精们发现没有韭菜可以收割时,在博弈论里,就会出现均衡,市场就会回归理性,回归长期价值投资,回归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

(三)

前几天提到了家私募叫HH,有好几家银行私行的读者聊系我:有路子没?我们行里想代销他家的私募基金,但是不认识。

今天,我又看到一家信托公司,在发淡水泉的集合产品。由此看,银行和信托也不是必须要搞固定收益产品。

所以,别端着了,只要投资人认可,市场有需求,监管在鼓励,私募证券投资乃至债券投资类净值化产品都很香呀!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