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房住不炒”,地方财政怎么办?

未雨绸缪。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即使到了“放水养鱼”、“允许杠杆阶段性上升”的时刻,房地产调控仍未放松,“房住不炒”已升级为国策。但是,在财政尤其紧张的今年,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必然有所加剧;此情此景,地方财政该怎么办呢?

重庆模式——放量路线

虽然土地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历经数轮改革后,如今的限制城市土地供应的关口已经打开,使得各地都可以开始走重庆路线——通过购买建设用地指标,放量土地供应。

在今年3月,国务院下放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审批权。除了北上广这些严控城市发展规模的超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都拥有了更大的用地自主权。加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村居民开始集中居住,原本大量闲置的建设用地面积可以出售、置换用于城市用地的建设。这意味着许多二三线城市即将可以供应更多的土地,既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获得更多收入,也能够起到调控房价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放开户籍制度限制、解放人口流动一直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从此时开始适当放松一部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也是必须的举措。如今正是“十四五”规划开始修编的时期,各方面思想的转变也能够将未来建设用地的规模适当打开。

土地金融化——土地的有偿使用

在每年度地方政府的用地出让中,住宅、商业用地占到了绝大部分。这既是因为这些类型的土地价值较高,也是因为有许多用地仍然是划拨性质,并未有偿使用。这既减少了一部分地方政府收入,也无法真实的衡量许多基建项目的成本。

因此,近年的改革就开始强调土地的有偿使用;各种公共设施用地、产业用地,都应当进行改革,转为有偿使用,让基建项目的成本更为市场化。

在通过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后,每年度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将出现一定的提升;一些企业借科研用地牟利的情况也将逐渐杜绝。因此,从总体来看,土地出让收入这一块仍有诸多内涵可以挖掘。

盘活存量用地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低效用地、闲置用地也一直存在;在过紧日子的如今,地方政府也该把这些土地清查、盘点,对外出让,获得更多的财政表内收入。

同时,城市规划的调整还将涉及到一些土地性质的变更;在符合产业导向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部分原土地持有人补缴土地出让金、并享受到项目应有的收益。

结语

近期平台融资的放松,让许多地方政府都开始乐观。但总体乐观的同时,政府表内资金的状况并不乐观。

在许多具体事务上,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表内财政资金的意义是极其重大、不可替代的。在已经到来的财政“紧日子”中,还是未雨绸缪些更好。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