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造车圈地、融资的破灭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近日,国家发改委于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需在11月18日前将各地区新能源汽车投资情况上报至发改委产业司。

通知中要求地方政府对部分企业自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以及拟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项目,包含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情况。

此外,据部分地方政府网站的披露信息,纯电动汽车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资是核查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国家大规模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当下,为何发改委突然开始调查项目?与近期的金融监管、地产行业震荡有无联系?这就要从“造车”究竟是在做什么说起。

造车圈地

汽车产业,尤其是整车制造,是行业壁垒较高的传统行业;我国虽为工业大国,但汽车产业仍在不断蓄力、发展,想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并不容易。新能源汽车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汽车产业体系、管理、技术等门槛仍然很高,需要车企进一步发展。

但在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真正做产业的并未受到追捧,反而是各类PPT造车、图片造车、概念造车的企业红极一时。这次发改委要核查的,正是一些名为造车、实则行房地产之实的大型房企。

自新能源汽车概念火热以来,许多地方政府都对这种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趋之若鹜;但真正具备产业基础的地区并不多,使得新能源汽车招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由于汽车的产业链很长,这就给了许多企业与政府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可以退而求其次、引进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

这使得一批房企发现了新的机会:打着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产业的名义,大肆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不仅可以借此机会低价获取住宅用地,还可以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绑定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加上住宅、商业项目的开发周期远远短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尚在进行,地产项目早已达到预售条件;只要房子卖出去、牵涉到普通购房者,地方政府就再也无法阻碍地产商的变现行为。至于车呢?只能说遥遥无期,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也只能“晒太阳”罢了。

造车融资

如果说单纯的“圈地”,并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那么这些房企的另一些小算盘就更值得我们警惕——以造车项目进行融资。

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力度很大,但对地产项目的融资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管理。这使得高周转的房企面临资金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资金压力的持续增大。因此,一些房企就开启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产业项目进行融资,借道造车为集团补充资金。

这使得许多产业融资再次流向了地产,并且资金存在大量嵌套,不仅增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又使得房地产的高杠杆有抬头之势。此外,那些借以融资的产业项目最终能否真正产生效益,存在巨大的疑问;这些看似大而不倒的超大型集团企业,真正的偿付能力,还剩下多少呢?

结语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些金融乱象、产业乱象必须进行整治;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神话的破灭。在这一轮坚定的去杠杆、去风险过程中,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幸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