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6%增速提出:城投和地产更“凉”了

有点冷

作者:洛洛杨

来源:大话固收(ID:trust-321)

今天工作报告最大的新闻,是两个数字:6%和3.2%。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今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以上;同时,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的3.6%以上降低至3.2%左右,去年为抗疫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不再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计划缩量1000亿,从去年的3.75万亿元略降至3.65万亿元。

此前,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达8.1%;世界银行给出的预测是7.9%。由于去年疫情原因,2020年中国GDP增速只有2.5%;对中国来说,今年实现8%以上的GDP增速实际并不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高层提出6%的增速,可以说是大大低于预期,这个数字甚至低于疫情前6.5%的目标,背后传达出的态度就耐人寻味。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继续打击大家对“放水”的预期,别想了,放水是不会再放了,我们不走靠放水刺激经济增长的路子;实际上自去年5月之后,央行一直在各种强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对这点市场早已经有所预期,债券市场也已经消化了很长时间。

前两天,郭主席关于利率抬升的说法,更是引爆了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以至于市场大跌。

另一个比较隐蔽的思路,才是我认为重点需要思考的。

6%的目标实际上也意味着,不需要在短期内加大投放力度,拉动经济迅速回升,治理高层对此形成共识。过去靠地产、基建拉动GDP的“旧路”,疫情前打算不走,疫情后仍然不走。

疫情前最紧张的是什么?地产领域挤泡沫和政府债的去杠杆。

反向来看,也就意味着对房地产和隐性债务的局部风险,提高了容忍度。说明白点,像XX地产那种“我交税多,我保就业,不救我就倒给你看”那种套路,在今年可能行不通了。

过去两年,知名房企的爆雷案例是越来越多的,从泰禾到福晟,再到华夏幸福,近两年很可能会蔓延到十强地产——看排名推测靠谱程度已经完全不够。

而作为地产行业的上游,土地市场自然也会跟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2021年截止到上月底,一二线城市的成交比重逐步提高到70以上,比三年前提高了10%。

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房企,不愿意去三线以下城市买地了。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下沉”已经是过去时,“内卷”才是将来时。

特别是在“两集中”试点未来全国铺开之后,每年集中三次发布出让且组织出让,这种集中式的土地供应,只能让资金来源本来受限的房企,更需要考虑适度的参与土拍。

三线城市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五六线小城市的土地,低价或者流拍的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但悖论是,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越是对土地类基金性收入依赖程度高。

当“卖地还债”的预期无法继续兜售,出让土地这块主要收入来源枯竭,这些小城市、小城镇的财政状况将会承受巨大压力。

疫情期间,尚且有放水、专项债可以装装体面;疫情一旦过去,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只会更难看。不论是标、非标,某些区域的还债压力都会空前。

最后,如果简单量化画个线的话,对接下来的投资,我个人的标准是,500亿以下GDP的地区的城投,就不看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大话固收”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