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投资如何跟着政策引导方向走?

没必要对投资人回避,就是风险大了。资产配置是果,不是因。市场风险变大了,投资不好把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FOF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性情中人自然有性格,简短聊点感想吧,大家多海涵。

(一)
FOF大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必要对投资人回避,就是风险大了。
资产配置是果,不是因。

风险才是因。

市场风险变大了,投资不好把握了。

看美国的数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FOF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FOF基金数量从2008年的838只增长到2019年末的1469只,净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4693.3亿美元飙升至2019年的25430.95亿美元。

美国FOF的大爆发,主要因为风险规避。

回到国内,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买啥啥赚,投啥啥稳:
投FOF干啥?

白白被扒一道皮,吃饱撑的?
所以,仅仅拿收益率来评估FOF产品的好与坏,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纵向看自身,短期做不好,怎么能说长期会好?
横向看行业,别人做的挺行,为啥自己做的不行?
斜向比大资管,是否真的给客户提供了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二)
投资一定要学习政策,跟着政策引导方向走。 

我们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中国特色”在“资本市场”前面。
不关注“中国特色”,只盯住“资本市场”,划船很努力,短期可能也赚钱,但长期方向却是错的。

如果不关注“中国特色”,还宣传自己是做长期投资的,这就是个笑话。

现在的企业爆雷潮,机构的高不良,市场供给侧改革,不就是在反思“资本市场”的问题吗?
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参考和学习美国模式的资本市场,是对,还是错?
政策在鼓励支持实体经济、中小微、先进制造业、双碳、ESG、三次分配等等。
我们是否要紧跟政策的导向来做投资?
如果政策真的开始重新审视美国模式的资本市场:

我们要早做准备吗?

我们过去这么多年,财富是怎么积累出来的?
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城投,还是股票市场的大扩容等等,其实都是受惠于政策的。
聊投资就聊投资,别总说有的没的。

尤其不要拿规模说事,规模大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压力更大了,而不是消耗着投资人的信任,当成自负的资本。

现在倒下去的地产公司,哪个规模不大?

就算放到金融机构上,华融规模大不大?
推荐本书吧,中财办张晓朴的《金融的谜题》。

(三)
作为金融产品的上下游参与者,投资方、管理方、代销方、监管方等等,利益(不一定仅是钱)都有不一致的地方。

甚至管理人公司内部也有利益不一致的地方。
屁股决定脑袋。

位置决定态度。

利益决定话术。
口上说的,肯定是对的,但一定不是全部。

赚钱就赚钱,不寒碜。

身体上赚了钱,嘴上还要占便宜,就有点欠妥的。
道理都是越辩越明的,争论多,对投资人是保护。
因为投资人不是韭菜,同样会学习和进化。

(四)
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绝对不是一味逢迎和屈从客户。

对于客户的不合理和不理智的想法,要充分的解释,解释不通就坚决回绝。
做投资,我们选择的是价值观和风险偏好一致的同行者,而不是把管理人和投资人搞成博弈双方。
塔西陀陷阱怎么说的?
一但失去投资人的信任,不管说什么,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好的也好,坏的也好,都没啥用了,投资人不信了。

(五)
管理人是分层的,投资人也是分层的。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分什么几流呢?
就自己是上流,别人都下流吗?
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就得了,干嘛要代表大家呢?
上一个主动代表大家的,是谁?

聊投资就聊投资,别总是评价别人,也别总想代表别人。
我跨界diss财富型FOF,仅仅是先被人跨界diss了债券基金和高收益债而已。

谁先扔的炮仗?口水仗打起来没有意思,终归要回归平静,各干各的事情。

格局可以大一点。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