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废废缓缓凉凉|私募基金的三道坎

私募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拼团队、规模、品牌效应的新战场。

作者:寻瑕小姐姐

来源:寻瑕记(ID:xunxiajun)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阜兴事件:被放大的蝴蝶效应

6月27日,意隆财富爆雷就是一只翩翩的黑蝴蝶,席卷了4家私募基金、近万名投资人的350亿资金;在这个火热的夏天,私募基金行业却感受到阵阵寒意,备案、托管、募集三道坎儿的重重压力下,还要高呼“万税万万税!”

2018年,私募基金如笼中困兽,受到一系列的政策调控。“其他类”风光难再,“类借贷”被打得落花流水,“双GP”告别基金舞台。

内外交困中,百亿私募全线下调管理费、知名私募单只产品仅募得几百万元、多家私募公司倒闭、收缩、清盘、裁员……

根据中基协的私募基金月报,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为12.79万亿元。

证券类私募规模延续滑坡态势,7月底规模2.41万亿元,较上月减少4.97%,连续6个月缩水。股权创投类私募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态势。

托管废废:一千个拒绝的理由

阜兴系私募停摆、实控人跑路后,部分投资人无奈走向维权之路。去报案,公安机关表示有牌照的基金公司,无法立案;写请愿书,中基协、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各路监管收效甚微;拉横幅,聚集在托管银行门前,意外引发了中基协和中银协关于托管职责的大讨论。

这场跨监管的讨论上至基金法的扩大适用,下至托管合同的职责边界,最终锅是谁的没人知道,基金托管业务废了。

中基协认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托管银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切实履行共同受托职责,通过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和保全基金财产等措施,尽最大可能维护投资者权益。

中银协反手就是两篇署名文章,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称“银行托管私募基金权责清晰依法依约不承担共同受托责任”,巴曙松进一步呼吁“合理界定托管机构的职责范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链的良好合作”

中基协一看要输,在契约型基金产品强制托管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托管机构出具意见书,对基金的投资范围、产品结构、底层协议、募集安排等进行核实并发表意见。

管理人和托管人只能无奈变通,在意见书中打起了太极“托管人将尽职审慎履行托管职责,但针对不在托管职责范围内,无法取得信息、未发生的预期事项,托管人无法发表意见。”

多家托管机构索性一刀切叫停了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未叫停的,也纷纷通过提高托管费用、提高私募准入门槛严控私募托管,实际落地的托管业务寥寥。

数据来源:积募

寻瑕问了几位还在坚强支撑的私募小伙伴,说起基金托管都是苦水满腔:

“托管行要求,私募基金不能向自然人募集,或者是限制投资人人数,之前搭了个几十人的高净值销售团队基本废了…”

“托管行要求,收益支付或本金退款时不能给自然人打款,说是为了反洗钱。结果我们有一个项目给LP退款,反复沟通也退不了,最后打到管理人账户上才退给了LP”

“已经投了项目的合伙企业要备案成基金,托管行也不明说不同意,但要求开募集户重新募集一次,再从募集户进托管户,如果我们能够回款给投资人,投资人还同意再打一次款,也是可以的…”

备案缓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受P2P大面积爆雷、阜兴系私募跑路等影响,从浙江开始,广东、上海等地,不再允许带有“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字样的公司设立,投资类企业和私募基金机构的注册登记几乎全面暂停。 

就备案情况来看,股权类的备案时间普遍拉长,反馈意见增加,通过率也持续走低。

其他类中,传统的债权类地产项目、收益权类地产项目、票据类项目等均已实质停止备案数月。

8月初备案通过的其他类基金,5只均为浙江当地国企般若理财发起的,专注于不良资产收购方向的产品。

同时,为了防止资金池嫌疑,协会基本叫停了过往边投边募的形式,基金层面“临时开放日”设置面临多方挑战。

首先是托管人的标准不一

部分托管人从严解读资管新规,针对股权类基金要求全封闭运作,不开放任何申购和赎回,小部分托管人允许设置临时开放日,但要求管理人私下签署文件承诺临时开放次数,并根据产品期限匹配封闭期和临时开放频率。

其次是备案中的基协口径

即便在基金合同中约定了临时开放日,在完成小规模募集即备案的话,协会或是反馈“首轮募集是否完成及后续募集安排”,或是认为管理人已募集规模与底层规模相差较大,存在无法执行底层标的投资的可能性,需要其他类管理人完成与底层相匹配的募集后再进行备案。

先备案,再投资,本身就推升了募集资金的空置期和闲置成本,只能在募集完成后一次性投出,更大大增加了产品备案成立的难度。

募集凉凉:我排着队拿着号码牌

囿于银行委外和机构资金的投资受阻,债券类私募基金规模持续下滑。

银行代销头部效应明显,看业绩看排名看知名度,要求历史回撤小、投资策略符合市场风向、配置明星基金经理,只有大品牌私募才能准入。

券商代销的证券类私募兵败如山倒,二级市场投资风险大,一些从固收转向权益配置的客户被净值惨淡的私募清盘伤透了心,上门闹事者有之,敬而远之者有之,也迫使部分受佣金驱使选择小私募的券商呈现向大私募倾斜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银行券商代销渠道外,三方财富+金交所组合,成为了私募基金在寒潮中抓住的最后一把稻草。

一方面,三方财富自身也是爆雷不断,一系列的兑付危机面前,本就捉襟见肘的资金还要向自有资产倾斜,能够留给市场的自然所剩无几,私募基金想要发行产品,还得在财富管理机构排队等着发行档期才能上线。

另一方面,金交所通道面临极大的政策不确定性,一旦地方金融办对金交所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审核从严从紧,私募与金交所的合作窗口又将关闭,甚至可能酿出新一轮雷潮。

由于监管变严,行业洗牌,客户纷纷向大的财富管理机构集中,而财富管理机构则进一步向头部私募机构集中。在爆雷潮、净值低和募资难的困境中,小额用户手里攥着钱不知去哪儿,高净值客户不相信市场,私募不敢发产品怕筹不到钱白忙一场。

某私募基金高管直言“市场哪有那么多投资机构,说到底大家都是募资机构。”

大量草根起家的中小私募挣扎在规模、净值和业绩的生死线上,有自身募集能力的,还能通过维护存量客户谋求生存空间,完全依靠外部资金的,则面临转让或关门的窘境。

期盼切切:私募路在何方

行业的至暗时刻,也是优劣角逐、市场出清的进化过程。

债转股 收不良|资管新规后,私募基金转型做啥的时候,私募小伙伴说,私募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拼团队、规模、品牌效应的新战场。

当暴风雨驱散了黑蝴蝶,迷雾里泡沫里,得以存活的翱翔的,才是最顽强的海燕。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寻瑕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