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零售信贷机构的融资模式框架

为什么有的公司使用自己的小贷公司发行ABS,而有的公司又要引入什么保理/租赁等外部公司做原始权益人;ABS对于此类公司来说到底是融资渠道还是再融资渠道;

作者:一段棉线

来源:一段棉线的投资思考(ID:yiduanmianxian)

本文要点

最近在拓展零售信贷投资相关业务,和同业交流的时候发现,虽然消费金融类贷款/信用类小(小)微经营贷从诞生至今已经发展了七八年时间,很多同业机构仍然对经营此类资产的机构是如何开展融资业务不太熟悉,尤其不太熟悉此类机构各种融资渠道和模式之间是如何相互支撑和相互转化的。

具体的表现是对如下问题的看法往往和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出入,诸如:

  • 为什么有的公司使用自己的小贷公司发行ABS,而有的公司又要引入什么保理/租赁等外部公司做原始权益人;

  • 联合贷和助贷对于此类机构有什么意义,开展相关业务又有什么限制;

  • 好好的使用小贷公司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搞表外放款,是不是因为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水平有什么差异;

  • 以前似乎听说过“资金路由”这种说法,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放款池,什么又是承接池,为什么有的公司直接销售放款池/承接池对应的非标产品而有的公司又将其转成了ABS;

  • ABS对于此类公司来说到底是融资渠道还是再融资渠道;

  • 放款池为什么不使用自己的自有资金进行垫资,而是要使用外部资金;

  • 为什么有的公司喜欢通过银登流转业务融资而有的公司又要通过特别传统的非标模式融资;

  • 对于此类机构来说,到底什么是“表内”,什么是“表外”,在不同语境下到底指的是哪些资产?风险管理上表内外的差异又到底在哪里?

以上问题看起来特别庞杂,但最近向公司内部同事做过一轮梳理交流,发现说清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最近试着在一两篇文章中做个描述,目的是减少各家机构中后台和前台实际业务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也请各位老板们放心,大家都是场面人儿,行当里部分机构的花巧、具体机构的隐私信息是绝不会透露的,是面对什么要求都不可能透露的。

在这个行当里在发行人和投资人两端都呆过,深度摸爬滚打了六七年,结合这么几年的感受多说几句:笔者非常个人的观点是,在充分信息对称+多次博弈模型的前提下以共生状态合作推动行业稳健前行是这个行当里投资人和发行人之间最好的平衡状态(Sry又搞长句阅读了)。这几年认真看过从行业顶流到刚起步的大几十家机构,眼见了太多起高楼楼又塌了。总体看来,能最终在赛道上稳健跑下去的那些机构除了有自身不可取代的生态优势外,往往是尊重市场、把交易对手方放在多次博弈框架下看成合作方,而非放在单次博弈框架下看作竞争方的机构。这个行业进入到了一个格局基本成型、各家模式和特长也基本明确下来的稳定发展阶段,如何在beta和没有超额的行业里面做道场,是从发行人到投资人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一段棉线的投资思考”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