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理财代销频频暴雷的背后,这只是一门生意而已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机构代销的各类金融产品。开始出现了违约甚至暴雷,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机构的因素。

作者:裕道人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机构代销的各类金融产品。开始出现了违约甚至暴雷,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机构的因素。话不多说,先列举部分案例:

1.来自界面新闻的报道显示,由招商银行代销,天风证券作为管理人的并购基金资管计划。来自监管的处罚显示,基金管理人存在违规事实,而作为代销方的招商银行,也被判定为存在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的情况。

2. 东亚银行代销某信托产品逾期,来自投资人的质疑显示,在该信托公司其他产品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为何还能批准其产品进入?其次,对于多数投资者要求公开信托底层资产配置、资金流向以及损失的诉求,东亚银行及该信托公司却迟迟未公布?

3.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代销的华夏幸福信托产品进行了回应,无独有偶,招商银行也表示已经有了整体的债务重组方案。

4. 去年11月。有投资者反映,民生银行代销、映雪资本操盘的一只的一只R3级基金(“外贸信托-瑞智精选映雪债券专项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了兑付问题,该产品成立初期一共募集40多亿元资金,先后踩雷10只违约债券——19新华联控MTN001、15西王01、16西王01、16西王02、18西王CP001(债券信用评级为D)、19西王SCP001、19西王SCP002、19西王SCP003、17MTN001、18泰禾01。

代销是生意

银行由于网点众多、客户数量庞大,加上近年来普遍走向财富管理的战略,使其成为了各路资管计划、信托产品和私募基金的销售重要渠道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下行、政策的变动和行业的调控,各路资管、私募和信托产品兑付危机频发,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多。随着《九民纪要》的不断发酵,以及投资人法律意识的不断觉醒,相关的判罚案例也越来越呈现出代表性。

银行代销信托产品发生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信托、资管和私募基金产品相较其他普通理财产品风险更高,一旦遭遇外部冲击,且没有足够增信措施时,便会逾期;

2.银行自身风控能力不足,或是销售过程中存在披露不清晰甚至诱导等违规行为。

银行本身对于代销产品,其实是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的,从信托公司到产品类型,从风控措施到历史兑付情况。但这并不是灵丹妙药,出现意料之外的因素之后,该违约还是会违约。

而且作为代销机构而言,根本不可能像管理人那样对资产形成有效把控。更为糟心的是,要是管理人自己骚操作或者是不要脸,那就更是无奈。

正如业内分析的那样,商业银行代销第三方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利益驱使、投资者教育缺失、部分信托公司直销能力不强等。

解决方案呢?一味强调树立风险意识,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没错,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太难。很多情况,就算业内人士都难以掌握,更不要说投资人了。

同样不能片面相信理财经理的营销话术,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对动辄只提股东背景、类固收、类信托的,一定要保持距离另外,购买产品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熟知产品风险。

带销之王的招行,已经走下神坛。

这也提醒我们投资人,代销本质是生意不是背书。除了风险,代销机构承担的责任其实是有限的,关键在于管理人。所以武装自己,找对合适且负责的投资理财顾问,也很重要。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资管裕道人”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