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紧日子”再次升级。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从2020年开始,财政部就开始强调,保持地方财政的“紧平衡”状态。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束与转向,今年的地方财政将明显比去年更“紧”,并对许多行业都造成更大的影响:
由于去年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以及地方财政收入明显的下降,2020年成为了近年来积极财政力度最大的一年,当时提出的财政紧平衡也是为了在维持地方财政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开支,强调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而今年的主题是适当降低政府杠杆率、整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就使得今年的财政政策不仅仅是降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压缩地方财政的空间、挤出隐性债务的水分。
因此,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605亿元,比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92.46亿元仅增加4112.54亿元,增幅仅为1.95%,远低于6%的经济增长目标。加上进一步控制政府预算的执行力度、清查潜在的隐性债务,今年的地方财政情况要比去年严峻的多。
在去年财政紧平衡时,许多地方政府凭借“土地放量”略微缓解紧张压力,但随着今年地产调控的加码,这条路可能在今年不再行得通。在房企融资红线、限购限贷升级、重点城市集中供地、史上最严清查银行业资金流向的“组合拳”后,许多地区的地产市场已经哑火,土地市场同样不容乐观。
因此,尽管宏观上的积极财政政策仍然有一定的延续,但今年的地方财政显然要紧于去年,除了“三保”等刚性支出外,可灵活动用的资金非常有限。
二“紧”:政府投资紧
去年用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地方专项债券新增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3.75万亿;虽然今年的财政政策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今年的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仍然达到了3.65万亿,仅减少1000亿。因此,市场上认为今年的政府投资仍然会“放量”,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
一方面是地方专项债券适用于预算管理,如果一个项目在2019年就已经开工,那么将分别在2019、2020、2021年分别申请专项债券用于当年的资金需求。因此,自专项债券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后,如今有许多项目已经是在建状态;这也是为何财政要求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已开工项目。这意味着今年的专项债券额度虽多,但新开工的项目将有明显的减少,政府投资呈现一定的收缩。
另一方面是管控预算与清查隐债的升级,会使得地方政府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更审慎的思考,投资动能将有明显的降低。自去年底财政部开展隐性债务清查行动与治理以来,许多地方已明显放缓的新上项目的速度,对于拟开工项目也趋向谨慎。尤其是在债务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投资空间将会明显的收缩。
因此,今年的政府投资将明显更“紧”,虽然去年开工的项目仍有惯性将继续,但基建投资的增速也将进一步放缓。
三“紧”:城投资金紧
去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时,城投债务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扩张;虽然政企债务已经分离,但城投仍然履行着自己地方国企的责任。因此,地方财政究竟有多紧不仅取决于财政与监管,与城投的融资状况同样是密不可分。
但随着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与监管的深入,今年的城投债务不可能再次大幅增长,加上今年是债务到期的大年、兑付压力相对较大,城投的资金状况非常不乐观。
从往年的情况看,由于债务的刚性,兑付压力的增大会促进影子银行业务的增长;但从今年的情况看,宏观去杠杆、清理影子银行的决心非常之大,信托、融资租赁等非标工具已经被“关进笼子”,不再能够帮助城投债务实现进一步扩张。
因此,今年的城投们能保住债务的兑付就非常勉强,几乎没有余力再来为地方财政补充财力,也很难为地方投资继续添砖加瓦。这也是为何近期央企非常受地方政府欢迎的核心之一,地方财政和城投是真的很难继续举债,新增投资开始更加依赖市场的力量。
四“紧”:地方金融紧
当地方政府与城投感受到压力,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还是依靠地方金融,通过金融工具来平滑债务压力、提供投融资工具。但随着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与金融监管的加强,今年的地方金融受限持续加大,同样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很难为地方债务再次提供支持。
因此,无论是狭义财政还是广义财政,今年的地方财政将明显“紧”于去年,地方政府的“紧日子”再次升级。
不过,我们也不要忘记,“紧平衡”是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紧,并非一成不变、持续监管的紧;随着外部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调整,地方财政与城投也将出现阶段性的喘息之机,政策变化下出现的短暂“窗口期”,就是市场绝佳的机会。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