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号文发酵过这两天,市场上各类解读都有。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I5号文发酵过这两天,市场上各类解读都有。听哥们说了个段子。
他们公司开会,主管领导点评道:
“没有官方渠道发布,而且公众号都陆续删帖了。
真金才不怕火炼。既然删帖了,就说明是假的。大家不用放在心上,哈哈哈哈哈。”
听哥们讲完这个故事,我也忍不住“哈哈哈哈哈”笑了,笑到咪咪疼。
大前天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召开了,即: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出席领导是顶格的。
这次会议上提到句话:
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推动【部门高效联动】、【区域协同发展】。
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应对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冒昧的总结一下:
问题1:遇到问题怎么看?
全国一盘棋、央地关系、部门联动、区域协同。
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什么?
不能脱离实际硬干,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问题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住什么原则?
底线思维,守住底线。
(二)
中午和哥们吃饭,聊到流量经济。哥们提了个观点,让我恍然大悟。
对于大机构来说,只能有明星机构,而不能有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投资经理。但这也意味着:
明星机构的终点就是理财超市,就是大FOF,中规中矩。
而对于中小机构来说,只能有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投资经理,而很难有明星机构。这时就是流量经济,明星经理变身网红。而一旦成了网红爱豆,就必须要始终保持曝光度,精力难免要被分散。
某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虽然入职券商,但是写公号、组社群、播抖音,都是个人标签,忙的不亦乐乎,且独立于供职机构。
如果精力都被用来流量变现了,也很难再有精力出好研报了。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我也好久不看研报了,每看一次都来气,感觉纯属浪费时间。尤其是某些公众号发布的研报,至少不是写给专业同行看的,因为太水了。
相信写不出好研报,不代表水平不行。
而主要在于:
写出好研报的性价比太低,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过于深刻的话又总是得罪同业,中伤市场,费力不讨好。
所以还不如低幼化,简单粗暴的逗个乐子。
当然,归根结底还在于:
投资市场太内卷。
【真赚钱太难,而吹牛太容易。】
忽悠不了同行,就只能外溢,去忽悠小白和韭菜。
挖不到金子了,但可以卖铲子。
高收益债市场也是这样,真刀实枪的干起来,实在太累了,每天晚上23:00后,我才有时间用讯飞语音输入法,叨逼叨一篇,然后24:00发布。
权当换换脑子,打发时间,消遣一下。
回到开头,如果你是一名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面对理财市场的转型调整,一定要抓紧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大机构里的明星。
好风凭借力,助君上青云。
而那些股东背景普通的中小机构,最糟糕的思路,就是去做FOF。
如果资金端和资产端都没有优势,就想做二道贩子,躺着把钱挣了?
捧网红爱豆出道,才是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
(三)
蓝光地产官宣债券违约了。
在过去,大家撸非标的时候,面对地产和政信两大业务版块,最喜欢安慰自己:
地产没有市场风险,只有政策风险。
政信没有兑付风险,只有流动性风险。
没想到一言成讖,地产和政信都被动进行着压力测试。只不过:
地产要闯政策大关,
政信要闯流动性大关。
我不知道谁能闯关成功。
地产公司闯关失败,就是项目层面的收购重组,卖身算账。
城投公司闯关失败,就是主体层面的展期置换,摘帽问责。
简言之,底线思维下:
地产违约打折,
政信违约展期。
如果不慎踩雷了,想明白最坏的结果,至少不心慌,睡的着。
大家晚安。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