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重压之下,土地财政能否拯救地方政府?

人不能两次迈进同一条河流,地方政府也一样。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2021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国内经济刚刚开始复苏,仍需积极财政的持续支撑;但今年的地方债、城投债又面临巨大的到期压力。这使得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再次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持续升温。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一系列工作与改革措施,今年的两会期间有望出台新的政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积极“自救”,不约而同的再次把希望寄托在土地出让金上。

只是这一次,土地财政能否再次拯救地方政府于危难之中呢?

地产调控加码,贷款全面收紧

据财政部公布,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992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2亿元,同比增长15.9%。这体现了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但在一系列政策导向的变化下,这一局面恐怕难以继续。

在2020年“疫情经济”时期,货币与金融监管政策均较为放松,导致许多货币与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楼市出现了逆势“小阳春”;在供需两旺的带动下,许多地区的土地库存去化较快,整体价格也有所回升。

但随着经济的恢复以及货币政策的收紧,这一局面已然被踩下“刹车”;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许多金融机构已经收紧了可能流向楼市的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到了今年初,金融监管更是出台了银行业房贷占比的要求,地产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流入楼市的资金渠道已全面受到管控,今年的楼市去化不容乐观,土地市场恐怕很难维持去年的放量增长。

集中供地新政,土地财权上收

近日,市场出现了土地出让新政的消息,称:今年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的土地出让将实施“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

这意味着这22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政策将出现非常大的转变,同时将非常深刻地印象这22城的财政收入——不仅供地规模计划需要更谨慎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这22城的下属区、县将失去土地出让活动中的自主权,不再可以任意决定土地出让规模、出让时间,来补充地方可用财力。

虽然22城的市本级财政情况普遍不错,但其下属区县有许多都是债务压力的“重灾区”;这一新政的落地势必将影响到这些地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难以缓解这些地区的财政缺口。

房企压力上升,库存难以去化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企业普遍“高杠杆、高周转”,近年的“去杠杆”以及整治金融乱相也对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地产企业融资进行详细、动态的监管后,多家大型地产集团的现金流出现了一定问题,不得不减缓其拿地开发的节奏,土地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在新一轮去杠杆、货币政策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今年地产企业的日子仍然非常的“不好过”;为了熬过寒冬,势必将降低储备土地的力度,维持现金流以供集团正常经营运转。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今年没有非常大规模、力度的城镇化政策促使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居住,那么土地市场的热度势必有所下降,只能勉强维持政府性基金的运转与土地收储。地方债务的庞大压力,恐怕只能寻求其他渠道进行解决。

人不能两次迈进同一条河流,地方政府也一样。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