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全球大动荡,银行避险业务如何破局

当前银行在零售、对公、同业等业务领域均积极寻求二次突破,而避险业务正是对公业务的重要转型利器之一。

作者:董云峰

当前银行在零售、对公、同业等业务领域均积极寻求二次突破,而避险业务正是对公业务的重要转型利器之一。

近期,国际局势骤然大变,金融市场面临2008年之后最严峻的考验。

这是全球步入21世纪以来相对惊心动魄的时刻,而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状态,还有可能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的当下,对任何一家涉足国际业务的企业而言,所面临的风险都大大上升了。

必须承认的是,风险始终存在,无法被消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正视风险的存在,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合理使用避险工具,是企业的必修课。

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的避险业务稳步向前,不断走向成熟。然而,在服务客户的数量与深度方面,仍然偏少偏浅且业务总体体量有限,整体处于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3月23日,平安银行与波士顿咨询(BCG)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企业避险业务白皮书(2022)》(简称《白皮书》),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为如何向中国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避险服务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较早一批开展避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平安银行一直走在行业前沿,该行于去年9月推出的“平安避险智慧平台”(简称CRW),以轻量化科技输出为驱动,又一次推动行业浪潮。

《白皮书》指出,发展避险业务是银行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对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实现轻资产转型的必行之路,也是辅助监管、助力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手段。避险业务应总结现阶段工作的不足,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先锋军。

01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体系,这意味着不确定性与风险随之而来。

最常见的是汇率风险。只要企业与国际市场建立连接,就很难避免汇率风险的存在。而汇率变化对外经贸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多维度的影响,关系到议价能力、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若涉外企业未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汇兑风险。

去年受进出口贸易、美元指数、中美关系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总体围绕6.3-6.6区间震荡。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率,已经逐步接近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

既然波动是常态,那么以平常心应对波动,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主动进行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课了。

在近年来的季度发布会上,外汇局新闻发言人一再强调企业要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在外汇局指导下,各地银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客宣导服务工作,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传导至一线。

得益于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我国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取得了积极成效,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纳入日常经营管理,推动避险业务快速发展。

从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汇率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年银行代客远期和期权结售汇签约额10507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7%;企业外汇套保率21.7%,较2020年上升4.6个百分点。在办理外汇套保业务的企业中,有八成为中小微企业。

02打造避险业务2.0

成绩固然可喜,但整体上,我国避险业务仍处于1.0的时代。

这是《白皮书》给出的判断:当前银行避险业务仍存在主动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精准性欠缺、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过,从长期来看,我国避险业务市场增长空间极为广阔——目前中国外汇衍生品覆盖率在20%左右的水平,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当前银行在零售、对公、同业等业务领域均积极寻求二次突破,而避险业务正是对公业务的重要转型利器之一。

《白皮书》指出,未来商业银行应从避险业务主动宣导者、综合服务者、长期耕耘者这一定位的“新角色”出发,升级服务模式,打造避险业务2.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加快积极布局避险领域,从服务创新、专业赋能和科技赋能等方面发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很早就开展了避险业务,也是境内较早拿到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资格的银行之一。2019年以来,随着平安银行新的发展战略成形,平安避险的品牌应运而生,并成为其资金同业业务的五张金色名片之一。

去年9月,平安银行以轻量化科技输出为驱动,赋能企业风险分析和套期保值策略决策,推出了“平安避险智慧平台”(简称CRW),凭借业内优异的交易能力和科技手段,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汇率、利率和资金投融资的痛点问题。

03迎战新竞争格局

平安银行对避险业务的探索与创新,是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助推避险业务,助力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回归主营业务发展的重要缩影。

可以预期的是,面对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外汇做市商机制进一步成熟以及券商等非银机构进入结售汇市场等大趋势,避险业务竞争格局会更加激烈,对银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白皮书》分析,未来银行避险业务将呈现创新化、下沉化、生态化、数字化四大趋势,即避险服务创新化、企业客户下沉化和覆盖地域下沉化、内部板块和外部上下游生态化、交易服务和操作流程数字化。

基于此,《白皮书》建议,面对新的竞争格局,银行应从如下五方面完善产品和服务能力。

  • 一是积极拥抱监管,进一步加强套期保值衍生品交易,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二是根据各类企业业务特征和风险偏好,为企业提供风险可控的全方位套期保值产品与服务。

  • 三是加强内外协同,围绕企业资金管理全生命周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推动避险业务发展。

  • 四是制定牵引指标体系,培养银行内部发展避险业务的积极性,鼓励将避险业务做大做强。

  • 五是加强避险业务数字化建设,实现企业一站式避险交易的全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

总而言之,作为打通避险业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供给商,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的基石作用,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角度为企业避险提供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服务。

这是时代脉搏下的战略选择,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新金融琅琊榜”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