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信托转型中场,停止焦虑,你就赢了一半

两个基本判断

作者:洛洛杨

来源:大话固收(ID:trust-321)

今天这篇聊一下个人感想,仅代表个人想法,欢迎有不同意见。

前两天有人心事重重地问了两个问题,由于当时忙,没有回复。后来发现他十分焦虑,不停地大段大段发长消息。

他担心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自己持有了四川信托的政信产品,截至目前正常回款,但在某个群里看到有人说应该要求川信把所有项目的回款汇集起来,和TOT的投资者一起分配。于是开始担心,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第二点是,自己持有某信托的资金池产品,也是正常回款,但三天两头看到有自媒体发该公司母公司 “踩雷”信息,总觉得不踏实,又还有一年到期,也很紧张很焦虑。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是“疑难杂症”,这位投资者也不是信托小白,理智告诉自己不用担心,但焦虑的情绪就是停不下来。

而心态如此失衡的原因是,之前经历了一个违约项目,虽然经历一年多兑付了,但好像得了“违约PTSD”,一看到违约信息总觉得自己就会遇上,总往坏的方向想。

他的经历其实非常典型,现在到了年底,又有不少人资金到账,面临相似的抉择。前两天的信托年会上,银保监会定调说“强监管还要持续”,看样子信托转型才走到中半场,一投就基本是两年,这个时点,信托投资到底要怎么做呢?

这其实就需要敢于对市场下整体的判断。

抛开违约后大家的怨言,就交易对手而言,如果你要投资固定收益类项目,信托公司整体上依然是除银行理财之外最靠谱的选择。

信用风险频发的当下,踩雷、处置风险资产不可避免,但相较于一违约就垮台的私募基金,信托行业并不会因违约而消失,信托公司实控人也没办法出问题就撂挑子,硬着头皮也得想办法解决。

监管层目前对信托业可以说是“爱之深、责之切”,虽然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其实也是边放边收、边打边撤;不管怎么骂,还是亲儿子。

这是第一个对信托行业的整体判断。

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托业正在面临新一轮收缩,管理规模是在加速下滑的。不论如何解释,这对投资的单个项目的安全性而言,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我听到有一个逻辑是这样的:信托项目收益降下来了,融资方付出的资金成本低了,项目更安全了,对投资者是好事。

事情没这么简单。要知道与“资金成本”相比,最重要的永远是规模。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要命的是能不能借到足够“多”的钱,而不是足够“便宜”的钱。

信托收益不断下滑,叠加上非标业务受限的影响,如果再叠加上其他融资口径断流的影响,单个信托项目的收益是降了,但风险很可能是上升了的——这是第二个判断。

再聊完上述两个判断的基础上,再来回答开篇的问题:当下转型中半场,信托投资到底要怎么做?

我的建议是要看情况,既要看信托公司、信托项目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也要看投资者个人情况。

对投资者来说,对信托公司仍然要保持基本的信任。这个信任即使我们不考虑信托公司自身的背景,信托行业也是有《信托法》、有银保监会监管、有信托制度本身做支撑的,这些东西即使在项目踩雷后也不会消失,这是一个基本点。

如果你此刻已经钱已经投了出去,那么牢记这一点,定期拿收益就好,不必因为几条负面新闻就被煽动焦虑。

我自己投资也有很深的体会,越焦虑,越脆弱,越容易犯错。很多人钱没回来了焦虑,钱回来了又焦虑不知道怎么投,一焦虑就想着赶紧投了算了,等到投出去了又觉得没想好,看到负面消息又吓得不行,开始新一轮持续两年的焦虑……

就第二个判断而言,对于资金量较少,例如仅有100万;或者大资金的投资者,确实可以考虑适当收缩在信托方面的投资比例。

例如,过去投40%的,接下来可能投30%甚至20%资金在固收信托这块;而且投资可以适当分散化,考虑不同的公司和项目类型,这样万一遇到需要时间化解的项目,不至于措手不及。

有的投资者会问:那剩下的资金,不投信托了投啥呢?

这就要继续分情况了:

如果是资金量有限,或者年纪较大、投资较为保守,花销稳定而不能承受风险,那还是老老实实做大额存款或者银行理财;选《这些理财尚且保本》里面提到的种类,收益就别想太高了;

而对收益有要求,且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投资者,则不妨保持开放一点的心态。如果只是为了替代信托,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固收+基金、FOF基金、对冲策略基金等可以考虑。

建议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产品都是常规选项,将会长期、大量存在在资管领域,随着财富增长,你迟早要投要配置;二是即使你只相信信托公司,信托业“非标转标”,投资类真正转型后,做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在类似逻辑的产品中打转。

对信托公司推出来的嵌套私募债类、TOF类、家族信托等产品,这里提个醒,这些产品内部差异化很大,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不要等同于普通的固收信托。如果要投,只建议投自己信得过的信托公司,也只建议投看得懂结构的项目。

其实比起信托公司转型,更根本的是信托投资者的转型。没有投资者的认同,信托公司做出花来也没什么用。现在很多投资者焦虑的原因,正在于设身处地感受到了这种转型的痛感。

解决办法不会一下子出来,但我个人觉得,不要焦虑,你就赢了一半。当然可以偶尔回忆下三件套满天飞,年化12%+还带抵押担保的年代那种饱满的安全感;但无论如何眷恋,那个年代终究是过去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大话固收”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