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沉思的是,手段并不高明的金诚集团,为何可以存续长达五年有余?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2019年4月28日,杭州警方通报,已依法立案侦查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并对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韦杰及相关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看到这条新闻,许多业内人士在心中默念:这个借项目为名、行资金池为实的公司终于倒了。但令人沉思的是,手段并不高明的金诚集团,为何可以存续长达五年有余?
一、借名特色小镇、PPP
金诚集团自称从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计拿下3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800亿元;截至2017年9月,金诚集团拥有特色小镇项目59个,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
但金诚的把戏,其实是两头忽悠。借特色小镇与PPP之名,包装了大量的项目,以这些项目为名,发行P2P和私募,募集资金;而转过身去,又以自身资金实力、大量业绩为佐证,去洽谈更多的地方政府项目,实际上资金并没有进入项目,项目也没有由金诚集团投资建设。
金诚只是借地方项目为名,借地方政府信用来发行P2P和私募产品,骗取公众信任;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近些年地方债务压力巨大时,对于能投资、敢投资的社会投资人也是举起双手欢迎。
听起来似乎非常巧妙,但实际上却经不住推敲,P2P项目的期限和回报率完全无法与特色小镇、PPP项目匹配,而地方政府似乎也不是真的想把那么大的项目交给一个民营企业,至于金融机构与参与项目的其他业内人士、金诚的员工,真的看不出来这是个拙劣的把戏吗?
二、大举进军娱乐业与港股上市
金诚募集来的资金,既然都没有花在项目本身上,那么都去哪儿了呢?除了用于集团内部的流水外,金诚把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娱乐项目、收购港股壳,为的就是把自己包装的更光鲜亮丽。
韦杰,金诚集团的掌舵人,年轻的80后,一名律师。从整个轨迹来说,他应该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我们可以大胆作出这样一个假设,他与其他做P2P就是为了卷款跑路不一样,他做资金池,只是想通过资金池作为更大的杠杆,通过高杠杆的扩展,最终形成属于他自己的巨型企业。
所以金诚集团着力打造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订单和项目,还有许多用于宣传企业知名度、维护企业形象的项目。
2016年,金诚以7.35亿元收购机电工程商雅骏控股(01462)75%权益,至此雅骏控股正式改名为金诚控股,终于完成了坎坷的借壳上市历程,但此时金诚集团已经出现了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为了让公司看起来更大、更有实力,韦杰不得不赌这一把,但也是因为这样的疯狂扩张,最终让金诚与实业越走越远,深陷旁氏融资不可自拔。
三、心照不宣的默契
金诚集团能滚雪球到今天的规模,不是因为他们手段高明,而是因为我们对此视选择性无视。这也是目前国内的怪相之一,所有人在决策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风险,而对整体风险视而不见。
与金诚合作的建筑企业想:他们只要能弄来钱就行,别的事与我无关。
金融机构想:只要有抵押有担保,做个短期的融资,出不了事,至于是不是旁氏融资,与我无关。
地方政府想:先签个框架合作协议交差吧,反正不是真合作,出了什么事,与我无关。
投资人想:钱投哪儿去不要紧,能给保本、回报好就行,政府项目出事了还可以找政府,其他的与我无关。
企业员工想:只要公司还给我发工资,就在这儿干吧,我就是个打工的,我什么也不知道。
其他业内人士想:看他们作死吧,其他的事,也与我无关。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金诚有风险,但金诚依然在所有人的默许下越滚越大,直到今天。
四、公关大于一切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想发出一些声音。在金诚上市后以及2018年的兑付危机时,有不少媒体作出了报道,不乏一些深度文章,只是金诚还剩一口气的时候,依然延续了包装自己的风格。
2018年金诚的重点工作,大概就是公关了,即使公司已经摇摇欲坠,也要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可能此时韦杰还深信公司最终能够成功,目前的危机只是暂时的,因此,他没有选择卷款跑路。只可惜,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曾经空手套白狼能赚到亿万身家,而现在只能是黄粱梦一场。
在最后严密的公关下,许多投资人还报着美好的幻想,甚至主动维护金诚的名誉与形象,多么悲哀。
五、曲终人散,一地鸡毛
最终金诚还是倒了。这幕许多人共同出演的剧,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只是最终倒塌的只有金诚,哀嚎的只有血本无归的小散投资人。而那些早已看明白的人,依旧心照不宣的做着自己的业务,依然无视整体的风险。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个金诚倒了,还会有其他的金诚前扑后继的诞生。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