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如何识别企业被实控人当“猪”养了?

“养猪”的三步走

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一、“养猪”的核心表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养猪则相反,强调“短平快”。因此,行为的短期化,是企业被当猪养的核心表现。

二、“养猪”的三步走

第一步,喂养。

该阶段,企业表现为毫无节制地胡吃海塞。消不消化不重要,重要的是膘得长起来。下面几项根据A股真实案例改编,如有雷同,纯属正常。 

1.把自己最赚钱的业务都纳入上市公司的核算范围,快速提升报表业绩;

2.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利润额较高的子公司低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3.关联方高价购买上市公司闲置资产。一方面增加营业外收入,一方面使后续利润免受资产折旧影响; 

4.让上市公司短期投资关联方控制的企业,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经过上述操作,上市公司业绩快速提升,资产负债表显著膨胀。 

第二步,圈钱。 

趁着业绩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随着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投资人关注的各项指标有明显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加大。 

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买买买”。如果募集资金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已有资产,战略规划逐渐清晰,商业模式日渐明朗,那企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作的循环。但相反,如果企业融资带来的是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或并购,就说明很有可能已逐渐进入收割阶段。 

第三步,收割。 

收割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通过关联交易向实控人输送利益。最明显且不靠谱的如上市公司高价购买实控人亲戚的二手车。 

2.实控人大量占用企业资金。以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等形式,直接转移利益给实控人自身或其所控制的企业;或为实控人的关联公司提供贷款担保,间接占用企业资金。 

三、“养猪”的科目表现

喂养期,盈利资产很可能莫名得好,且膨胀的资产跟商业模式的匹配度严重不足。短期内,迅速注入的资产虽各自优秀,但却无法有效整合,资产之间看起来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只是机械的汇总。通过日益膨胀起来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根本没办法看清楚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到底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 

收割期,非营运资产大概率莫名得多。首先,“其他”成为主流必有妖。其他应收款正常不应该超过总资产的1%,巨额其他应收款一般都是企业利益输送的通道;其次,“商誉”激增成灰犀牛。商誉说白了就是“买贵了”,不伴随战略意图的“买贵”,排除傻就很可能是坏了;最后,通过对比企业自身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差异,还会在其他科目的异常里找到利益输送的蛛丝马迹。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