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风暴眼|一口气推340亿资产,被中信“换血”的华融再扬地产风帆

中信入主落地,华融加速回归AMC。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华融半个月集中推介超340亿资产,盘活困境房企,并争取拓宽渠道。

作者:凤凰网房产


中信入主落地,华融加速回归AMC。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华融半个月集中推介超340亿资产,盘活困境房企,并争取拓宽渠道。

被中信“换血”后的华融现状如何?能否追上地产出清潮中“落后”的路程?

4月14日,凤凰网《风暴眼》从中国华融了解到,公司正式开启了对全国重点地区资产的推介。

其中长三角地区资产包含商业地产、酒店公寓、商业住宅、工业厂房等,辐射上海(含上海自贸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由七个分公司精选出100余户资产,债权规模超200亿元。

据透露,4月以来华融还通过线上推介了北京地区资产约23亿元(债权本息剩余金额),天津地区资产约42亿元,山西地区资产约75亿元。

短短半个月时间,华融挂网推介的资产规模已达到约340亿元,以各类地产物业为主。


同时据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华融洽谈的合作类型,除了传统的企业重组、引入当地国资重构管理,经营盘活低效资产等,其还以“区域公司”为单位,争取扩宽合作、挖掘新渠道,鼓励采取反向组包、定制收购等更多元的纾困方法。

今年1月底金融监管部门召集AMC开会,给予纾困地产更多支持。随后,各类AMC“跑步进场”,起步早但加速慢的华融一番组合拳后“追赶”地产出清潮,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01 中信“换血”华融 加速回归AMC

“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2021年度年报致辞中,中国华融前董事长王占峰用这句话为华融的2022作了开篇。

自3月31日,中信集团正式成为中国华融的第一大股东,华融回归主业、重振旗鼓的进展明显加速。

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中国华融旗下的消费金融、证券、金租、信托等多个金融牌照已售出,宁波银行拿下华融消费金融牌照、国新资本拿下华融证券牌照、银登中心接手华融交易中心;同时,华融信托股权正在重组、湘江银行、华融金租、融达期货、晋商资管均在进行股权转让。


不难发现,剥离持牌金融子公司后,以“中信子公司”新身份出现的华融国际,更多是一家回归主业的AMC(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4月12日,华融国际与信银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以不良资产业务、并购重组业务,与后者的银行授信、牌照类业务、跨境高净值私人银行业务、现金管理业务等开展全面合作。

这次合作中的“角色划分”再次印证了当前华融国际的业务边际已经收缩、回归AMC主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和林就指出,目前其他三大国资AMC(长城、东方、信达)旗下各控股一家银行,但华融比较特殊,放弃了银行等金融牌照,为了隔离风险,选择聚焦与瘦身。

一定程度上能看出,中信加入后,华融的“换血”颇为彻底。

时间回溯至2021年12月底。彼时,中信集团、中保投资、中国人寿、中国信达、远洋资本5家机构,通过认购华融非公开发行的内资股和H股,以420亿元战投中国华融。

由此,华融的资本充足率从2020年底的4.16%升至2021年底的12.95%,回到了安全线内(最低监管要求为12.5%),这保障了华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能够继续经营。

三个月后,华融第一大股东财政部将其持有的公司约24.07亿股向中信集团增资,中信集团持股比例增至26.46%成为第一大股东,财政部直接持股则降为24.76%。


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赖小民案发后,临危受命的王占峰在掌舵华融两年后卸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刘正均接任华融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中信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朱文辉任党委委员,提名华融副总裁及财务总监,华融正式迈入了“中信时代”。

02 国资跑步进场纾困地产华融落后了?

2022年1月,金融监管部门开会研究AMC参与风险房企项目并购等金融服务,透露“将风险资产处置的关口前移”,意在加速出险房企资产处置进度,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政策给AMC“跑步进场”参与地产出清打开了很大的窗户。但对比其他国资AMC,华融似乎“落后”了。

3月11日中国东方成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元金融债;3月14日,中国长城也获批发行100亿元金融债。

这200亿金融债,均主要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也是首次获批用于地产纾困的金融债。

中国信达则已经入驻恒大风险化解委员会;4月15日和陕建地产合作设立100亿并购重组基金;4月16日,发行5.8亿元的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并购),其中2.9亿用于住宅类项目建设;此外,信达还与融创、世茂、泰禾等多家房企合作,在地产问题资产处理上参与度很广。


“目前我们主要和东方资产、中国信达合作共同处置一些不良资产项目,进行资产盘活。” 绿城管理一位高管告诉凤凰网《风暴眼》,从其合作的情况来看,上述两家在地产纾困业务上的合作范围广泛,参与度也更深。

相较而言,华融在2021年获批发行的700亿元金融债,主要应用于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债转股等业务,并未针对地产纾困。而华融参与重组的雨润集团、新华联、花样年等企业,虽然暴雷更早,但重整进展并不明显。

尤其4月15日,华融信托一则针对新华联子公司和融资方的诉讼,让外界感受到重组推进的难度。

03 各类AMC夹击 市场催生竞争压力

1999年,受前一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四大国有银行堆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为化解金融系统风险,由财政部出资100亿元,借鉴国外银行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全国性AMC,分别对口建行、工行、农行和中行。


伴随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以及政策放开,地方AMC、非持牌AMC、银行系AIC、外资AMC逐渐涌入中国市场。

在四大AMC发展其他金融业务的十年中(1999年-2009年),上述不良资产管理主体大规模切入“大不良”业务。

这客观上,会对传统的四大国资AMC造成夹击压力。

例如,外资AMC具备处置不良资产的成熟模式。首家在中国落地的外资AMC橡树资本,已接手了恒大的香港元朗项目。

此外,非持牌AMC可以寻求更多元的合作模式以期谋利,而目前的银行系AIC则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虽更多是对口特定银行业务,但资金实力不容小觑。

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地方AMC,这是一类与国有AMC类似的,同样拥有“特殊支持”的强地域性AMC。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

2022年3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显示,地方AMC已经扩至59家。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地方性AMC存量不良资产账面值已达10573亿元;存量不良资产投资余额3956亿元。

据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华夏幸福、花样年、阳光城、融创、世茂、奥园等多家房企,都在与各种背景的AMC机构谈合作,战投对象并不局限于国资,其更看重纾困方式与资金情况。

反观四大国资AMC市场份额在降低。据惠誉报告显示,中国华融与其他国有AMC一起主导国内银行业的不良债务市场,占中国1.6万亿-1.8万亿不良资产市场,比重在30%左右。

四大AMC的资产规模也在缩减。2021年1月,纪检委透露,银保监会推动中国华融、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中国信达4家公司整合撤并56家子公司,其中境外8家,非金子公司资产规模缩减1884亿元。

惠誉认为,国有AMC很难被取代,其他AMC吸收额外的业务也需要时间和资源。

但不可否认,竞争对手的威胁已不容忽视。这对于受到“赖案”影响的华融来说,或许尤其值得重视。

而各类AMC躬身进入地产局,这场大型试炼中,谁能更胜一筹,值得观察。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扒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