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采取隐匿、转移财产的方式,造成无履行能力的假象,逃避执行。
作者:蒋涛钟
来源:汇执(ID:zhixinglawyer666)
被执行人逃避执行行为的方式
执行难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权威的一大问题。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不满和意见很大部分来自执行工作,如现在网上流传的“赢了官司输了钱”等对执行调侃的的现象,这真的是被执行人已经没有能力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件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依然能在网络上看到那些被执行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如最近网络爆料的流行艺人“周振南家庭事件”,周震南的父母明明涉及多项被执行案件,是名副其实的老赖,但身为被执行人的子女周振南依然读着贵族学校,带着几十万的手表,过着典型的“富二代”式的生活等一系列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法院执行不到位吗?显然不是,你说一个法院执行不到有可能是执行法官疏忽了,但周震南父母可是有多个执行案件在执行的,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被执行人运用某种方式在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所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被执行人究竟是运用了什么方式来逃避执行的,从而导致“执行难”的产生。
一、转移、隐匿财产。被执行人采取隐匿、转移财产的方式,造成无履行能力的假象,逃避执行。如有的被执行人在诉讼阶段或债务产生后就将财产转移或变卖,然后通过虚假买卖把资金合理的转移到案外人账户上,或在执行人员尚未找到其财产前将财产处置,待执行人员执行时已无法追回;有的被执行人将财产登记在其他人名下,而由自己使用;有的夫妻假离婚,将共有财产归属于没有债务的夫、妻或子女名下等,使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无法采取查封、冻结、处置措施,造成法院的执行工作陷入困境。
二、利用银行之间的“待结算账户”规避执行。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个别人与一些被执行人相互勾结,将被执行人账户上的钱挂在“待结算账户”,形成本执行人账户上面无余额的假像,从而使执行法官查询无果,逃避执行。
三、采用资产不入账的方法规避执行。有些被执行单位为规避执行,采取了资产不入账的做法,表面看有资产,但都不是单位的,执行时,由于执行部门无法确认该资产的所有权归属而导致无法执行。
四、利用破产的方式逃避执行。有一些企业利用合法的破产程序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如有些企业早已资不抵债,具备了破产的条件,如果及时宣告其破产,债权人是可以获得一些权益的,但这些企业非要等到设备被卖完,财产被处理一空时,才申请破产。还有些企业将财产转移一空后宣告破产,然后再重打锣鼓另开张。
五、外出躲避,逃避执行。有的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有的外出躲避,人间蒸发,长期不归,甚至举家迁移,拒不履行应负的义务,从而造成案件执行不能。
六、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可以采取行政罚款、拘留措施,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拘留期限为十五日以下。现今有的被执行人对这样的罚款金额和拘留期限已无所谓,有的被执行人宁可在拘留所呆上十五天也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对这些人又很难以拒不执行判决的罪名定罪,从而达到逃避执行的目的。
因此“执行难”有多时候是被执行人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而造成的,并不全是执行法院,或者执行法官的疏于执行或者放弃对被执行人进行执行。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