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投拓的锅,快背不动了!

现在的投资成了一个外表光鲜,内在苦闷,实质上极度高危的一个岗位。

作者:投拓江湖团队

来源:投拓江湖(ID:toutuoJH)

现在的投资成了一个外表光鲜,内在苦闷,实质上极度高危的一个岗位。

虽然你电话里分分钟谈几个亿的生意,地上能开车,天上能驾驶无人机;看地翻得了墙,也跑得过狗;白天能写报告,晚上能谈陪大佬侃大山,但仍然在这个岗位上过得战战兢兢。

这要从经常听到一句调侃的话“行情不好,杀投资狗祭天”说起。

投资岗位的人从2017年整个地产行业高歌猛进,而备受各大房企欢迎,不惜重金挖角,特别是高周转的标杆房企出来的人。原来的投资主管敢给副总,投资经理就敢给副总。实在是挖不到投资部的人,前策和开发报建的也接受。

上一波行情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只要有点土地信息,认识几个国土局的领导就能干投资。能进投资部就意味着高薪,而且轻松。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投资岗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之前我有文章讲述过了。

投资还是一个很忙很苦的岗位,虽然可以见到各种牛逼的老板,大人物,但是晚上才是投拓人真正的工作时间。因此,想进投资岗位的人,我建议你谨慎进入。因为,下面要讲的,才是一个真实的投资岗:

“抱歉”

没编制了 

2017年开始的这一波房地产周期,产生了大量的房地产泡沫,这个泡沫不仅仅指的是金融端,市场端,还表现在地产从业人员的数量暴增。除了投拓人员外,连链家的二手房中介数量都增加了几倍。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房企之间的兼并浪潮以及更加注重人效比,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会大量缩减,投资岗位就首当其冲。很多本来就是其他岗位转岗过来的人,在投资岗位没能站稳脚跟,又不得不转回原来的岗位。

投资这个岗位从去年9月整个行业进行优化(不要脸的裁员)人员以来,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行业的大量恶意,至今都还没缓过神来。

从今年春节前后的黄金换岗位时间节点来看,大部分公司根本没有放出多少的投资岗位。经常是临时有小道消息知道哪个公司增加了一个岗位,去面试的都是一大帮人,还能在面试等候区遇到不少“熟人”。

上一轮市场火爆,很多只看副总监岗位的人,都开始看高级经理和经理的岗位了,没办法,先骑驴找马吧。

最最最内伤的是,经过几次的来回奔波折腾,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Offer,做好了心理准备新入职呢。过几天临时被告知,暂时没有编制了。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合着贵司人力最近工作不饱和,没事面试人玩儿呢?

给你讲个笑话

三个月拿不到地开除你 

有个投资总跟我吐槽,在面试的时候被对方区域总直接问及“如果三个月拿不到地,我就干掉你”并要求面试现场提出三个月内行之有效的拿地的方案和思路。

只能说,现在的某些地产公司已经连伪装都懒得搞了,摘下面具单刀直入了。

不光是投资总,在很多公司,对投资经理级,主管级的投资人员从入职到转正已经设置好了重重障碍等着你。小到平时的培训考试,大到每个月的绩效考核,直到转正考核,每一步走过都不容易。

面试时候你谈的高薪,在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了,没有哪个房地产公司会轻易就让你能把高薪拿到手,通过各种扣罚,能省则省。新入职的3-6个月,你不用“007”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都不好意思转正!

此前我跟多个猎头有一些交流,进行了总结,最近一年时间,行业内投拓人员平均换岗位的时间小于9个月,甚至有大量的人半年之内三次换工作的。

在试用期就被干掉的,想想都很憋屈。

拿地奖是什么?

不知道,听起来应该很不错

地产其他部门的人,总是觉得投资部很牛逼,牛逼的原因之一就是拿地奖很丰厚。在他们眼里,拿到一块地奖金应该能有一百来万吧。就是俗话说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所以很多人都是抱着拿地挣大大地奖金的想法来的干投资的,后来他们都发现错了。

我们先说奖金金额的问题,现在大部分房企比较通行的拿地奖算法是,是招拍挂项目投资额的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收并购是投资额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拿最常见的招拍挂项目来说,比如土地款5个亿,拿地奖就5万。但这5万不是你一个人拿,成本、营销、成本都有份的,还有就是区域的领导。

至于收并购项目,奖金确实多。但是收并购项目谈得多,落地的却很少。投资总级别的,两年能谈成一宗就属于很牛逼的了。我说的是现在的行情下,不是以前捡漏的年代。

再来说奖金兑现的问题。很多公司拿地奖也都是能兑现的,但是兑现的条件很多,靠谱的公司是现金流回正就分一半奖金,不靠谱的是项目清算再分奖金。

还有跟投制度,按自有资金峰值比例折算强制跟投的那种,来了解一下啊。

公司有钱

很好拿地的

总部要求的利润很高,很多项目测算指标都不符合标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优质项目,测算达标,搞定了营销成本,市场也很OK。满怀信心地往上面报了。很不幸,都是石沉大海。

后来了解到集团最近资金比较紧张,拿地节奏放缓,项目只会优中选优。

还有的区域公司在集团体系里争取资金和资源不占优势的,项目几乎很难通过评审会,即使通过了决策会也拿不到集团的资金批复。这个在很多公司里面是很常见的,很多投资总、区域总拿地前都是去天天守着老板,求支持。

这样一来就到了一个恶性循环:没钱拿地—拼命折腾报告—疲惫不堪—不想报项目—有钱拿地—不想写报告—没项目—没钱拿地。

算了,先就这样看着办吧。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并不是,拿不到地一样会考核你,反正我不管,招你来就是为了拿地的。

拿不到地就考核你,扣绩效,实在不行换一拨。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市场上的投拓人员,都在各大地产公司轮流跑,有的甚至两家公司默契地相互挖人,直接导致互换投资团队。

忙完这阵子,就能忙下阵子了

写完这个报告,就可以写下个报告了

进了投资岗,别的本事没见长,写报告的能力倒是长进不少。不是自己太优秀,而是要感谢公司的极力栽培。

除了正常的为了上项目的评审会,反复修改,折腾报告以外,其他汇报和报告也都是少不了做PPT的。

新地块挂网需要做分析简报,不参拍不拿地就不写了报告了吗?并不是,土地成交后需要做分析对比,竞争对手拿地策略比较。还要写进日报、周例会,月度会,半年会报告里面。马上月底了,不知道各位的月报写好了没?

个别公司简直丧心病狂,同一块土地成交,仅仅还是未参拍的土地,做的成交快报需要同时报区域总、地区公司运营部、集团投资对接人、集团投资总、总裁办。

除此之外,还有述职报告,总经理报告,战略规划报告,市场分析报告,拿地策略报告,半年报,年报。

很多人干投资的,周末逛个街,约个饭都要把笔记本电脑带上,以防公司分分钟叫你改报告。

以至于很多人调侃,写完这个报告就可以写下个报告了。

投资部的过来说一下

这个地怎么拿的

很多区域的投资人员秉持生存第一的原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首先要生存,然后才有其他的。

生存是什么呢,先拿一块地吧。因此在区域总的积极支持下,奔赴集团极尽游说之能,给了一个极高的土拍授权价,以面粉贵过面包的价格拍下地王项目;或者是罔顾风控部门的风险提示,草率签下收购协议,匆忙付款,结果被深套其中。这就导致很多激进扩张的公司,特别是闽系房企(具体哪些就不点名了),烂在手里的项目还真是不少。过了不久,老板终于反应过来,事后追责,发现全是投资部的责任,最终一杆子撸到底。就像文章开头的发文截图一样。

其实很多投拓人员不是不专业,也不是研判工作没做到细致,而是在生存的压力面前选择了低头。不拿地是死,拿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地产的江湖很小,拿错了地的新闻在行业内很快就会传开,直接影响你下一份工作机会。

比亲妈还操心的

投资中心

每个干投拓的人,都必须得过得一关,就是跟集团投资中心过关。

这里我先要说一句公正话,大部分公司的集团投资中心的人还是专业的,公正的。但是个别公司的集团投资中心的人,喜欢以管理者自居的,那就很难伺候了。你跟他谈专业问题,他跟你谈公司制度,你跟他谈公司制度,他跟你谈情怀,反正就是他有理。

有的公司,为了上一个项目,需要做繁杂的测算和报告向集团的对接人反复沟通。等你不上这个项目了,也需要做繁杂的测算和报告向集团的对接人反复沟通,证明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行。

还有的公司集团投资中心相当负责任,每个月都要更新上会模板,每个季度都会对上会模板与测算表进行深度魔改。没点觉悟绝对跟不上步伐,有的人调侃,请假两个月回来,能看得懂公司新的测算表,算我输。

人力突然找你

聊人生 

裁员这件事,干得隐晦一点叫结构性调整,干得直接一点叫赶人走。

随着今年国家层面对房地产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收紧,上半年迅猛拿地的房地产公司现金流将非常紧张,中短期内将不再继续扩张拿地,近期内成本优化以及抓销售回款将成为工作的重点。

不拿地和成本优化,都指向了一件事,裁员。

裁员这个事,有的公司还算比较厚道,给你多种选择,调岗或者拿现金补偿,有的公司就是直接劝退,一分钱没有,遇到后者只能自己认栽了。

在裁员面前,政治正确(跟对领导)和专业过硬都很重要,政治正确能保证领导在勾选名单时,放你一条生路;专业过硬让你完全不慌,即使这里不行还可以去别处。这也是我一直鼓励大家加强专业学习的原因。

2018年年底成建制,大批量裁员的事情,个人认为在今年还会再搞一小波,目测又会有一波投资人员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苦苦挣扎。

恭喜你

终于换工作,到了一个更大的坑

为什么投拓人员跳槽以后更加容易再跳槽呢?

“发现上家公司很智障花了三年,后来涨经验了,证明这家公司更智障只用三个月”这句话非常准确地讲出了其中的道理。

最怕的就是为了逃离上一家坑的公司,匆忙面试选择了一家看起来很不错,实际上更坑的公司。为了不让简历被搞废了,还得继续坚持,等待下一份光明。

其实投资岗位在各大房企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岗位,只是看你的上级领导和区域总的工作作风了。因此建议各位,换坑需谨慎,现在的公司能坚持的就尽量坚持。换了新的坑位,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有很多第二梯队的高周转的公司(具体哪些就不点名了,大家都知道),一味追求扩张与规模,用人理念也是十分地急躁和功利,人员流动相当地频繁。进去简直就是坑。

结语

投资这个岗位还是会长期存在的,薪酬也是属于各个岗位里面比较靠前的。但是这份高薪并不是你轻易就能胜任的,专业能力,资源能力,以及吃苦的能力都很重要。没有哪个岗位是轻轻松松能拿到高薪的。高能级的投资人,市场永远欢迎。

大浪淘沙,靠吹牛就能混一个好的投资岗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后留下的肯定是有真本事,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心向阳光,才能面向未来。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