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复苏将至,哪些地区将成为新“赢家”?

旧的循环体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去金融化、地方隐性债务严管体系以及疫情的冲击下已然破碎

作者:杨晓怿

这一轮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苏的曙光已然出现在地平线上;今日的国常会也终于给出了实质性的放松政策,并强调“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但是,旧的循环体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去金融化、地方隐性债务严管体系以及疫情的冲击下已然破碎;在新环境下、新思维下重新成长起来的新循环体系,一定与过去有诸多不同。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地区都能随之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速度,新一轮发展的受益者必然有所变化:

“人地钱挂钩”,人口成为关键

在建立新一轮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必然要进一步考虑公平性问题;这就意味着过去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资源分配的方式不再可行。在逐渐增加公共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背景下,未来的资源分配将进一步与区域的人口规模挂钩,高层会议中反复提到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强调了这一点。

在改革的动向中,这一理念同样非常明确;未来的城镇化工作、财政资源与生产资料分配,都将贯彻“人口、土地与财政挂钩”的理念。这意味着人口较多的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尤其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县域,必然将在《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机遇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享受到新一轮的发展红利。

但在这样的政策框架下,人口净流出较为明显的地区、以及人口规模较低的中西部城市,也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发展停滞;尤其是部分省份在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超前建设。这些地区当前的重点,仍然是消化存量债务风险,以及适当“补短板”;过去普遍高速建设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

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格局生变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全国各地均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城镇化带来的红利;但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普遍性的高速城镇化已然成为过去时。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即以区域重点城市为核心、发展都市圈与城市群。

这意味着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以两个圈层来实现的,一是全国范围内的发展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双城都市圈;二是以各省会城市、区域重点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与城市群。从当前的趋势来看,这两个圈层内城市的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平均增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投资强度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显然将是这一轮发展的“赢家”。

而这些区域之外的地区,尤其是非城市群中重要节点的城市,则将出现进一步的人口与资源流失,内部经济循环也将面临较大的困难。每个阶段发展理念的变化,对许多区域来说,是影响未来十年发展的绝对关键。

加强省级统筹,几家欢几家愁

在持续的深化改革机制下,加强省一级的资源统筹、财政统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既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必然操作。但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经济逆周期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与支的矛盾持续突出,加强省一级统筹就意味着部分财政情况较好地区的好日子即将结束、地区欠发达地区将得到进一步兜底。

从去年以来,可以看到监管对于地方财政进一步收紧的态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常性支出与非必要支出部分,受到了持续收紧的压力,地方政府的财权进一步收缩;但与此相对的,财权的上收与区域统筹,实际上也解决了财政脆弱地区的保运转、防风险问题。

这意味着,未来地区经济好并不等于财政有盈余,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跟着地区发展重点走、跟着区域重心走。在整体缺乏需求的当下,有真实需求的地区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地区,也将是真正发展有效率的区域。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