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放弃对地方债务的四种幻想

十年过后,地方债务再成焦点。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幻想一:政府会对城投债无条件兜底

市场上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一些区域的政府为了维持地方金融的稳定性、避免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对下属地区的债务进行无条件的兜底和救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要不出现恶劣的骚操作,零星的、个别违约现象并不会直接扩散成区域性系统风险。

尤其是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一些过度举债、明显超过兑付能力的城投主体,出现违约、导致债务重组将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明年的城投债兑付高峰恰逢地方政府换届,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债务风险暴露,并不令人意外。

因此,尽管政府仍然会对城投债进行协调、控制乃至善后,但无条件兜底是不存在的;想凭借这个逻辑继续薅地方政府羊毛,那是相当的危险。

幻想二:只要承诺纳入预算就能收到钱

自从地方政府举债被收紧后,各种替政府垫资建设的模式就开始兴起;除了PPP模式之外,EPCF、ABO等模式都开始大行其道。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仍然按照以前的逻辑在做政信业务,认为只要政府承诺纳入预算就是安全的、能收到钱的。

但是,这个逻辑显然也不成立。自今年地方政府普遍陷入财政困境后,前几年承诺纳入预算的各种款项都存在大量展期,就连保障程度较高的PPP项目也存在大量未能付款的情况。

在2021年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比2020年更大的情况下,所谓纳入预算就能兑付的逻辑就变得更为脆弱。在融资的大潮褪去后,谁在裸泳几乎一目了然。

幻想三:仍然有被低估、有潜力的地区

随着风险的暴露,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避险趋势,导致许多被认为“安全的主体”融资价格一路下降,大家都普遍开始寻求被低估、有潜力的地区。

但是,地方债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存量规模很大的地区,实际上早已不存在被低估的地区,纯粹的数字分析也显得非常苍白。从实际情况来看,看起来债务低的地区并不一定债务低,经济好的地区由于不熟悉城投的运作,在投融资方面并不显得足够好。

虽然市场与实际情况的信息差仍然不小,但值得挖掘的主体早就被各家机构跑过多遍,能扶起来的主体早已扶起来了。在当下的市场上,只有许多被高估的“网红”;被低估的倒是真没有了。

幻想四:省会城市及周边是安全的

在这一轮的风险暴露过程中,投资人对于地区经济与行政级别是较为敏感的,也比较看重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补充。这使得如今省会城市的下属区县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新融资的趋势也总体向好,认为总体风险较低。

这一逻辑总体上是对的。但在这些主体之间差异很大,随着新一轮地产的收紧,本身财力偏弱的主体很快会出现明显的收缩;在土地滚动开发的过程中有容易造成短期内比较大的债务,很容易使得风险就此出现。

正如风险中暗藏着机会一样,受到市场热捧的地区中总是也潜藏着风险。希望省会市本级对下属区县负起完全的责任,不过是市场一种美好的幻想。

在经过十年轮回之后,2021年的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在债务问题上,注定不会平静。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