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集中”拍地最新分析
作者:炸天团
来源:地产大爆炸(ID:dichandabaozha)
2月底,自然资源部的一次工作视频会议引发了房地产行业的地震。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22个重点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将遵循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涉及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等。
官方出台两集中拍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那么政策出台后的效果如何呢?
五一前后,长春、广州、重庆、沈阳、无锡、杭州、北京,多城正式开启了首次集中拍地的节奏!
意外、分化、火爆、冰火、疯狂… …新的土地出让规则下,市场的走向可能已经超出了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和预期。
01
国企央企成拿地主力
一年只拍三次地,更考验房企的资金运作能力,从而给资金实力强的房企带去更多机会,比如融资成本更低、资金实力更雄厚的国企、央企。
在此情况下,中铁置地成为长春土拍的最大买家,斥资44.43亿狂揽13宗地,占所供地块数量的32.5%。
沈阳出让22宗地块,保利31.36亿竞得3宗;万科34.09亿元竞得3宗;华润41.29亿元竞得2宗;招商24.55亿元竞得2宗,再加上远洋等,也是国企央企当道。
当我们将视线投向广州,又会发现成交的38宗土地中,有21宗被国字头及其联合体拿下,已经过半。
并且敢与大型民企持续缠斗,敢高溢价拿地的也是国企央企。
比如广州白云区金沙洲地块,竞拍113轮被华润竞得,溢价率45%,折合楼面价突破4万,结合周边项目来看,面粉价已然高于面包价。
又比如重庆,沙坪坝那块溢价率高达129.98%的地块,就是被招商竞得,两江新区那块溢价率达83.2%的地块,则是被保利斩获。
拿地,国企不带怕的!
02
城市分化加剧
集中供地模式全网疯传时, 22个重点城市被列入名单内,然而经过几场土拍,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重点城市并不一定是热点城市。
反应到土拍市场,就是热的地方爆热,冷的地方极冷。
热的地方,比如重庆,合计出让46宗地,引得各大品牌房企在此争相布局,桑图一眼看过去,什么感觉?
密密麻麻全是溢价率!其中环热点板块的重点地块,溢价率高达129.98%,惊不惊喜?
杭州也是如此。
昨天,大家还震惊于建发以38%的自持比例竞得祥符地块,创下双限时代下“自持比例最高”,并且减掉自持部分只剩下11.6%的可售住宅建筑面积时,今日上午,其风头就被杭州本土房企地上集团盖过。
因为经过39轮竞价,地上以10.92亿上限价竞得城东滨湖新区单元G-R21-01地块,自持比例刷新至40%。
此外,今日供应的25宗地,除 17宗触及自持之外,不限购的临安更是“杀”红了眼,乡镇地块都拍出来10%自持比例。
而冷的地方,比如长春,原计划出让的53宗地中有11宗终止挂牌出让,剩余的42宗地又在竞拍过程中被临时调整为40宗,最终成交38 宗,流拍2 宗。
并且,成交的36宗地块中有30块只有一家房企报名!
长春土拍遇冷,在炸天团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供地过剩,其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已明显超过18个月的警戒线,土地消化周期也逼近2年。
但重庆热,却有点出乎意料了!
重庆房价在全国范围内都不算高,土拍市场突然变得如此热背后,是开发商对这座城市发展的看好。
同样被看好的还有杭州,“双限”、竞自持等都无法浇灭开发商的拿地热情,7成以上地块平均意向参拍房企数量均达到20家以上,首次集中供地便轻松揽金千亿元。
03
房企格局可能因此生变
从目前多个城市公布的土地供应制度来看,因为供地时间大多集中,再加上竞拍规则的变化,比较有助于土地市场回归理性,但不排除从中生变。
比如长春,尽管整体低迷,但中铁置业依旧在此拿了13块地;同在东北的沈阳,保利、华润、万科等国企加起来在此拿了过半的地块。
这一点,基本上符合炸天团的预期,土拍市场遇冷时,往往都是有国资背景的房企在托底。
不过,也因为国企、央企表现得太生猛,使得他们不仅是土拍市场的生力军,还在无形中推高了地价。
从拿地情况来看,不排除一些原来低调的央企、国企会因为资金充裕,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房住不炒不是说说而已,一些拿了高溢价地的房企,是福是祸,只能等项目面市再来定音。
04
城市不同地块的分化加剧
不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同一个城市里,因为区域不同土地市场也在分化。
比如一线城市广州,受追捧的地块,大多位于黄埔、番禺、南沙三区。其中,黄埔3宗土地全部摇号,番禺1宗溢价39.53%、1宗竞配建、1宗摇号,南沙4宗全部溢价出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埔黄陂地块,吸引32家房企竞逐,报名企业超过了300组(含马甲),可见热门地块对房企的吸引力。
而流拍的6宗土地,4宗位于增城,1宗位于从化,1宗位于白云区,均是过去两年供过于求的区域。
又比如无锡。
在采用限价+竞自持租赁面积出让的14宗 地块中,有4宗 地块自持比例超过10%,其中经开区南外南地块自持比例更是高达39%,而其他地块则均在个位数或未进入竞自持环节。
可见,土地新政正在加剧地块的分化,有限的资金下,今后热点区域、质量优良地块的热度只会有增不减。
05
非集中供地城市可能因此变热
一边,是22个重点城市中的热点城市受房企追捧;另一边,是那些没有被纳入“非集中”名单的城市在狂浪。
比如东莞,南通等等。
东莞,因为从深圳广州外溢的人口一股脑涌入东莞,去年以来房价蹭蹭上涨,再加上土地供应少,土拍市场太火爆,地价摁不住,从而被约谈。
又比如南通,作为环沪城市,南通房价从去年以来持续上涨,土拍市场屡创新高,前阵子也被住建部请喝茶!
列举的只是其中两个例子。
当集中供地的城市地块太难抢时,出于对环一线的看好,房企会把视线投向一线周边城市,这些城市可能因祸得福,从而被开发商炒作成楼市热点城市。
06
中小房企更难了
两集中政策对房企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在官方此前的预测分析中:
对大型房企,短期内筹融资难度加大,不能同时参加多块土地竞争,不能再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通吃”市场、垄断资源。
对中小房企,能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可以避开大房企直接竞争而获得土地开发机会。
事实真如此吗?
纵观多场土拍,热点城市的热点地块,都是国企和TOP级民营房企竞得,中小房企全程围观下来,往往只能捡漏一些冷门地块。
甚至,大多数中小房企是颗粒无收。
对于走全国化路线的中小房企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创。难以拿到地背后,没有本地根基和城市深耕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资本成本压根不能与大型房企比拼。
07
本土房企会迎来一波机会
与中小房企拿不到地相对的是,本土房企反倒迎来一波机会。
比如长春,除了中铁置地、华润、万科外,其余成交地块都是本土开发商取得。
重庆土拍如此火热,本土房企海成、康田、华宇等也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即便是广州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一通厮杀下,大本营在广州的越秀也能以168.98亿总价斩获7宗地块,成为广州首次集中土拍最大赢家。
杭州也是如此,5月8日杭州出让的25宗地块,有5宗是被本土房企宋都集团拿下,并且拿到地的不乏广宇、西房、杭房这样的本土房企。
土地集中出让,各大城市供地规模增加,房企需提前对市场和多个地块进行研判,集中抢地的热情被分散后,区域深耕型房企反而得到了一些机会。
08
购房者看多或看空的情绪加剧
土拍,虽然与购房者无关,但地价传导房价,不少购房者已经知道从土地成交价格去判断接下来楼市的走向。
热点城市的重点地块遭疯抢,传导到购房者那里——开发商在疯狂拍地!土地价格猛涨!房价还要涨!赶快上车!
土拍遇冷的城市或者区域:完了,还要跌!完了,涨不上去!算了,继续持币观望吧,反正什么时候买都来得及。
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使楼市的冷热分化加剧。
典型如重庆,首次土拍总体溢价率在50%左右,最高的溢价率则达到129.98%,不仅未能稳定预期,反倒是点燃了重庆人对楼市的热情。
近段时间,重庆各大售楼处的沙盘前、休息区、样板间都挤满了人,并很快传导至二手房市场,导致重庆二手房挂牌价格已经出现了普遍上涨。
09
地方政府左右为难
围观五一小长假前后的一场场土拍盛宴,无一都是溢价率,达到最高溢价,进入摇号环节,竞自持,竞公租房面积,竞政府产权份额。
都以为政府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不尽然。
众所周知,地方发展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土地财政,且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改变,以前楼市遇冷,地方政府还会出面要求房企前去拿地。
但现在集中供地模式来了,一年只卖三次地,时间都差不多,算不过账的房企都会去争抢重点城市的好地。
热的城市,比如北京,土拍现场硝烟弥漫,但总的来看,因为政府对竞拍规则的设置,溢价率基本上维持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其实是政府在让利,宁可少一些土地收入,也要让地价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从而起到了“稳地价”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线城市广州也有6宗地块流拍,而上海设置了复杂的竞拍规则,就是为了防止冷热极端分化情况的出现,防止房企头脑发热盲目报价的出现。
而冷的城市更别提了,比如长春30宗地底价成交均是因为只有一家房企报名。
照此下去,如长春类城市将会出现大量土地流拍+大量底价成交,土地出让金持续减少,继续降低地方政府的卖地预期。
而热点城市,听说重庆因为卖地卖得太好,市场太热也要被约谈了,你细品!
10
房企或无利润可言
在一场场土拍大战中,房企恐慌是显而易见的,热点城市就那么多个,且一年只有三次机会,换做你,你会不会去抢?
所以,我们看到一窝蜂涌入热点城市,在土拍市场相互踩踏,不惜通过高溢价、高自持比例拿地。
此时,盈利还有多少,已经顾不上了。
比如融信,前几年拿了不少地王,结果这几年都在含泪买单,气都没缓过来,前几日又斥资142亿豪赌杭州,拿下七宗地块。
融信怎么想的炸天团不知道,但许多地产人员都曾在后台表示过“为了KPI,硬着头皮也要拿地”的心声。
至于这些地块入市了赚不赚钱?去看看那些2016年的地王,都入市了吗?是否突破了限价?为了那点可怜的利润开发商是如何绞尽脑汁做开发的?最后是不是都赚钱了?就知道有没有风险了。
杭州超7成地块竞自持背后,市场上有人计算过,对比周边项目,不少地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届时,为了盈利,开发商会不会再次压缩成本、减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结语:
集中供地究竟会带来什么?暂时还没有人能给出百分百答案。
因为结合当下的土拍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真的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比如集中出让之后,就是集中建设,集中开盘,对开发商和房地产的上下游供应链都将是巨大的挑战,会不会造成包括建安成本在内的成本大幅上涨?
另外,拿地都是要掏出真金白银的,短时间内拿出那么多钱,会不会加剧地产金融化,使得房企越来越变成资本的奴隶?
不过,政策是一点点完善的。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往往都是创新和问题同在,相信首批集中供地完成以后,相关部门会站出来给这个新政打上补丁。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