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信托降收益,又现神助攻。

谁是最后的接盘侠?我个人认为是:“泡沫落下后还看不清真相的人。”

作者:美丽姐

来源:美丽姐1991(ID:meilijie199110)

据星矿数据统计,上周(5月18日-5月24日),共有138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9.8%,募集资金135.77亿元,环比减少38.95%,募集量接近腰斩,星矿数据我之前没听说过,上网查半天,也没整明白这是家什么媒体,不知道他们的信息准确度怎么样,于是又到“用益信托网”查了一下,数据如下:

5月18日-5月24日集合信托发行情况

640 (1).webp

5月11日-5月17日集合信托发行情况

640 (2).webp

用益统计的是发行量数据,比如本周刚发出的一款新项目,规模6个亿,一周进款1.5亿以后成立,那发行规模是6亿,成立规模就只有1.5亿,如果募集了300万,没有达到最低成立规模要求,那本周的成立规模就是0,所以大多数情况成立规模要远低于发行规模的。

注意看,信托的发行量,上周相比于前一周直接腰斩,听说一些信托公司的部分产品被停了,还听说有的信托公司直接“断粮”,看来绝非谣言,数据在这儿摆着呢。

眼尖的朋友可能还注意到,短短一周,平均收益也下降了不少,别太惊讶,现在信托降收益是两面夹击,一边融资方一降再降,降到最后,没准还各种不愿意提款,另一边,地方银监局也不甘示弱,收益超过8.5%以上的项目一律不批,你想激进、你想逆袭、你想靠收益吸引投资人的眼球,不好意思,你爸不允许,用权力“坑娃”。

2017年降杠杆,信托公司和融资方都难受,这次成本、规模双降,苦了信托,美了融资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这么一天,金主爸爸跪着要给钱,哎,咱还爱答不理,咱还挑三拣四。

为什么项目违约以后,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跟融资方撕破脸呢?尤其是政府城投平台,角色地位切换太快啊,昨天还是孙子没准明儿就成爷了,谁敢撕,谁撕谁是山炮,听说有私募公司准备去起诉某地方城投平台,真,勇士。

目前影响信托发行量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监管层面,融资类信托占比限制、非标类信托占比限制;

二是市场层面,融资方(比如城投公司和大地产开发商)可以通过其他融资途迳获得更低成本资金。

融资类信托占比压降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提了,短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信托经理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结构,变融资类为投资类(这个技术难度不大,前几年私募基金公司已经作过很多尝试了,信托可以“借鉴”)投资人最开始可能会有些抵触,但是当这种新型投资类信托成为主流时,再加上投顾孜孜不倦的知识普及,慢慢会接受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说非标占比的问题,听说就此问题行业也在跟监管层沟通,看是否能够提高该比例,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90%都是非标类业务,一下降到50%,只有两条路可走,非标减半,标准资产迅速赶上非标规模,都是难入上青天的活儿。

非标减半,行业从业人员大量失业,信托公司收入减半这都是小事,最怕的是某些公司的池业务没有新增资金,爆掉。

信托公司扩大“标业务”也不容易,信托公司也想,但是恐怕只能无奈的喊声:“臣妾做不到”。标准资产业务早有各大银行、券商、公募基金、证券基金公司在做了,那轮得到信托,这类业务都是有技术含量的,信托公司这几年靠什么赚的钱,靠经济、靠行业、靠运气、靠牌照,就是不是靠实力。

不是我灭自己行业威风,涨竞争方实力,事实就是这样的,信托公司就是“持牌高利D”公司,只是利息没有民间选手那么高,借款人档次更高一点,其他还有什么呢?有多少技术含金量?我是看不出来,前几年混得风生水起,全仰仗市场好、政策好,现在经济下行,政策限制,立刻就现原形了。

市场层面又如何呢?信托公司行业平均坏账率可以控制在3%,跟银行持平,本质原因是信托的交易对手和银行的贷款客户有很高的重合度,这在尽调报告里就能看出,融资方的主要融资途迳是银行贷款,其次就是发债券和信托计划,今年由于疫情加速经济下行,政府只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变着法的给市场撒钱,生死攸关的时刻了,那还有精力顾及信托这个“富二代”的利益。

不过资金回流银行也不完全是坏事,长远看更利于信托市场健康发展。

信托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募资成本高,存量资金大,增量资金少,类比一下某些资金盘,这种局面发展的极限,就该崩了,现在刚好可以半主动半被动的降低融资成本了,存量资金大,如果没有人接盘是个问题,但是现在有债券和银行接盘,那就不是问题了,存量规模降下来,增量资金的需求也就没那么大了,看看,照着这个逻辑,感觉是这波疫情拯救了整个信托行业啊,这是我个人的愚见,对不对也不知道,没有对比组,无法验证。

说完宏观层面,再回到微观层面,一般情况下,融资方能得到越多的低成本资金,那公司的经营成本就越低,公司盈利就越多,这样的企业越不容易违约,如果一家公司既通过银行募资,又发信托计划,而且大部分资金来源是低成本的银行资金,那表面看信托投资人的收益是融资方给的,其实是银行投资人给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以后融资渠道多样、综合实力强的融资方,要比现在更安全。

说到“薅羊毛”,谁不想呢?但是大部分人只有薅羊毛的心,没有薅羊毛的技术,搞不好反而被别人薅了。

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心得,谨供参考!

第一种情况,相同的融资方,风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小信托公司的收益肯定比大信托公司高,为啥?前者把自己的管理费贴给客户了,这种情况下,小信托公司的项目性价比更高,如果是我我就选小信托公司的;

第二种情况,小信托公司和小融资方组合,与大信托公司和小融资方组合,该怎么选?要我我肯定都不选,信托公司其实更愿意和小公司合作,这样议价能力更强,可以收更多管理费,但是分到投资人手上的利息没多少,根本不能与增加的风险成比例,这买卖不划算;

不要总惦记着信托公司给刚,金融公司是轻资产公司,自己没钱,钱都是客户的,今年违约延期的大信托公司还少吗?

还有一种情况也挺纠结的,相同收益,两个选择,大信托公司和小融资方组合,小信托公司和大融资方组合,选哪一个?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会选前者,原因如上,信托公司刚的越来越吃力了,咱们都看到了。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问题,谁是最后的接盘侠?我个人认为是:“泡沫落下后还看不清真相的人。”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美丽姐1991”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