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的流动性困局,将民营房企危机成因,再次推入常识与反常识的复杂博弈中。
作者:神镇的猫总
来源:好猫财经(ID:haomaocaijing)
龙光的流动性困局,将民营房企危机成因,再次推入常识与反常识的复杂博弈中。
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上行周期里,龙光绝对算得上最成功企业,香港上市、精准拿地、谨慎布局、融资有术,构成了黑马底色。
从基本面来看,龙光没有任何流动性危机先兆,“三条红线”全部达标,现金短债比接近2,与万科一样;重点布局珠三角、长三角核心城市,销售端也没有问题。
也许因为无法解释,才有了未披露美元债担保、更换审计师、表外负债、抽贷、展期等一系列传闻。从恒大开始的债务危机中,高杠杆似乎已经成为,解释所有危机的常识。
但常识未必是事实。
昨晚的公告,龙光否认美元债担保,否认平安信托抽贷,承认公司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困局,原因是外部金融形势、行业销售变化,以及债务集中到期。
更细致原因是,1月中旬开始,境外评级机构下调龙光集团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停滞,现金资源受限比例高,叠加还款高峰期。
这样解释,看起来是管理层柔化处理,让事态演变看起来更加平和。没有了小道消息那样劲爆,最终无法打消市场疑虑。
龙光股债只会继续跌.
除了做空者,尤其是亏损者,他们急于找到一个理由,用于谴责管理层发泄不满,尽管这样无济于事。
如果仔细想想,常识未必是事实,可能一开始就对常识理解错了。
比如抽贷,市场传言为平安信托,抽贷对象是河源龙光城项目公司,龙光持有后者51%的股份,另外49%控制在自然人手中,100%的股权质押给了平安信托。
龙光与平安合作历史悠久,河源龙光城是一个巨无霸项目,项目并表在龙光集团内,如此情况下,发放了才半年的贷款,实在没有抽贷理由。
市场相信“抽贷”,并不是纠结于具体项目合同,而是对“明股实债”产生担忧,进而放大对“表外负债”的恐惧。
龙光并不无辜。
从历史财报来看,确实存在“表外负债”的现象,比如曾经对平安系的股权回购;龙光也擅长于美化报表,比如对现金流回正项目公司的选择性并表。
严谨来看,既然存在表外负债,也存在表外资产,唯一需要警惕的是,是否有未披露的为表外负债担保,以及表内负债是否被低估,甚至表内负债被伪装成了资产。
不去猜测未披露的东西,仅仅关注后两项,被低估的表内负债,以及伪装成资产的表内负债。
首先是未计入有息负债的担保,截至2021年6月底,龙光对联合营企业的担保额为54.5亿元,目前看起来这应该算为债务。
其次是对合营企业的投资,这一项数据变动频繁,考虑到龙光曾经对平安系的股权回购,“明股实债”的概率极大,去年中这一数据为143.3亿元。
也就是说,龙光合营方的权益也在143.3亿元上下,如果部分或者全部回购,这也是很大一笔负债。
仅仅是这两项,龙光的财报大大失真。没有“抽贷”,也可能会有“断贷”,平安不动产合营公司深圳联新,就退出了多个合作项目。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担保还是合营权益回购,造成债务拖累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合营企业产生亏损,甚至流动性枯竭。
去年三季度以来,销售市场下行有目共睹,叠加民营房企融资收紧,这就足以解释,龙光为何遭遇流动性困局。
这也说明了,常识未必是事实,也可能在新条件下,常识发生了变化。
昨晚的公告,是由龙光境内平台公司发出,其强调母公司龙光集团的担保,一切以上市公司财报为准。
上市公司财报只披露到了去年6月底,半年真的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龙光公告还提到,将通过缩减在建工程量,从而节省运营开支,工程量从最高2600万平方米缩减到1700万平方米。
这里告诉我们,房企财报里的“合同负债”,虽然是免息债务,但在拿地扩张、销售受阻之后,合同负债也会变成重大负债,需要支付大量工程款,拖累房企现金流。
许家印一边说保交付,一边说不贱卖资产,悖论也来源于此。也许这是许家印的化债策略,但他这样说,至少说明他没有良心。
房地产危机中,很多条件已经改变,导致很多常识被扭曲,甚至是不再正确。
比如还有所谓的“国进民退”,如果销售端持续下行,不会是什么“国进民退”,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万科中海保利,也难言乐观。
再比如,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房地产商业模式剧烈变化的时点,债券作为债权,最大的风险已不是收益率波动。
根本风险是违约与坏账。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