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中国式房企慈善背后的盛宴

企业做的好,慈善又做的好的企业,才应受到大家的追捧与尊敬。

作者:内幕君

来源:地产风声(ID:fangshi488)

曾经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08年汶川地震后,就有了个别称「王十块」。

因为当年全国都在抗震救灾、献血捐钱时,王石非常理性地抛出了他的「灾难常态论」、「合适理论」、「10元为限论」和「慈善负担论」。

结果遭受到广大爱国网民的一片指责,这件事曾一度让王石连带万科都深陷舆论风波。

平心而论,王石理性思考的理论是有可思之处,可限制员工捐款不超过10元这种要求,确实过为已甚。即使后面补捐一个亿,也感觉是亡羊补牢。

万科的一位地产人告诉内幕君,当年他只捐了一块。他解释道,因为还在读书,家里也不景气,从来都不认为在为第二天饭钱焦虑时去负担捐款。

当时中国人每个人捐1元,也有十几亿。如今汶川十年了,汶川的确是欣欣向荣,人人都住上了小洋房。但是举国捐款的流向和余款就无从知晓了……

汶川地震无意间成了衡量企业家们商道的一面明镜:有的表现出了无私的爱心;有的表现出了吝啬的冷漠;有的表现出了惯有的圆滑,也有的表现出了罕见的糊涂。

往往很多房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从「王十块」事件到现在的碧桂园质量风波,足以证明民众和舆论的力量十分强大!

中国人也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把捐款多少作为评判企业抑或是企业家是否善良的准则。

舆论爆炒捐款排行榜对不对?

1

房企捐款榜

近日发布了《2017中国上市房企捐款榜TOP50》,榜单上的排名和捐款额饶有趣味,勾起了内幕君对房企慈善行为的好奇。

中国恒大以41.8亿元位居榜首,碧桂园以7.92亿元紧随其后,泰禾以4.5亿排第三。可以看出房企的捐款差距极其大,并且捐赠排名与房企销售排名不大相符,恒大的捐款额显得十分突兀,这又是为何?

如果你关注恒大新闻,会发现这家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亿甚至是十几亿大手笔的扶贫新闻,比如截至2017年在贵州毕节累计捐资超过40亿。这便是这次榜单恒大遥遥领先的秘籍。

泰禾主要是出资了3个亿向福州一中捐建福建省首个现代书院;世茂则是因董事长许荣茂斥资1.33亿,购回《丝路山水地图》入藏故宫博物院,并且还在春节晚会上火了一把。

万科虽然销售排行第二位,但是在捐款榜上并不是那么突出,也体现了万科的作风和方式。内幕君再次并不是暗讽,而是表示理解。

而追踪房企社会责任捐款的去向,扶贫、教育、文化保护、医疗是房企慈善捐赠的几大主要方向。

尤其是扶贫和教育的投入力度最大,可以看出,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大部分人还是较贫穷;并且文化地域差异也颇大,国家和企业都对人才十分重视;紧跟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才是好猫。

左看右看这个慈善榜,感觉就是赤果果的名望和攀比。

2

标杆房企的慈善

房企慈善的鼻祖万达,其董事长王健林曾坦言:“房地产企业家做慈善,有一点点赎罪心态。”

毕竟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孕育了无数地产富豪,这里面有多少干净的钱?真的有那么好挣的钱吗?

虽然万达这两年在地产行业中「掉队」了,但也掩盖不了王健林及万达集团是获「中华慈善奖」次数最多的企业。用万达网站的一句话:“28年风云路,对社会捐款50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民众也早有质疑的声音:10亿元捐赠是给了南京寺庙,这会不会是为了换来南京政府的优惠政策?50亿对于曾经的首富来说多吗?毕竟扎克伯格2016年一下捐出450亿美元,相当于654个当年捐助4.4亿人民币的王健林!

并且万达在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捐出了20亿元,并陆续有许多房企直接加入了足球行业:恒大、绿地、万达、华夏幸福等。足球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房企们正好完美迎合。

说下今年捐款榜榜首恒大。2018年上半年恒大核心业务利润超546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利润之王」,并且许家印成为了2017年中国首富。

挣了老百姓那么多钱,吐吐血回报社会本应是正常的。但恒大计划三年出资110亿对贵州大方县进行扶贫帮助,这一次精准扶贫就抵得过2倍万达的慈善。如此大手笔,真的仅因自发的责任感吗?

要知道许家印除了中国恒大的董事局主席之外,还是全国政协常委、党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若许家印不大手笔,能获得这样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再看看以农名自称的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从小自幼家贫,依靠国家发放的奖学金完成学业,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创办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和大学,打造佛山公益慈善新标杆。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心中的暴利行业,即使把公益事业都揽在肩上,人们也会提出质疑:你们为此多卖了几套房?你们的品牌价值是不是迅速飙升?钱赚多了,花钱买个安心是吗?

3

房企为何要做慈善

“只为炒作不为爱,爱心也能搞摊派。领导多捐我多捐,现场要有记者在”的打油诗,反映企业往往是抱着“做秀与慈善并举,公益与广告同行"的初衷。

比如汶川地震时期的加多宝捐出一个亿,让大家记忆犹新,市场反馈给企业的钱是其追加捐赠钱数额的n倍。

要知道的广告费有多贵,还不如做做慈善,一举多得。连许主席也说:无心盖房专心慈善。

正能量的行为一定是被媒体争先曝光,尤其是捐款金额越大曝光力度越强。这是国家推崇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中国,如果你不懂政治,根本就别想发财。对于依赖信贷和土地资源的房地产行业来讲,和政府的关系、对政策的敏感度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可以看出榜单上前三名都是民营企业,为何不是国企、央企?那是因为民营更没有后台保障,一切关系都得靠自己去营造。

不同的房企行事的方式也千差万别。老干部式的许家印,不同于王石“这辈子下辈子都不介入政治”,也不同于王健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他离政治很近,也融入得很好。

简而言之,房地产的品牌塑造很重要,房企可以通过慈善活动提高知名度、公众认可度和官方认可度后,可获得经济收益。可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增加市场销售量、受益于政策优惠等。

有机构统计,某个慈善项目落地前后,该公司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有率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并且其他公益机构、各种基金会会拓展你的人脉关系,依靠桥梁作用,这对你品牌自上而下的影响力是绝对可观的。

当然也有不为名利的。在一次抗震救灾捐款中,有一家企业捐了5000万,却不愿意留下姓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的行事方式,已经有点侠客的意味了,自然值得人们真正的尊敬。

4

正确的慈善之路

房企做慈善,本就是一件好事儿,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事儿也是勉强不得的,世界上没有绝对无私的奉献。

只有当整体的「利益蛋糕」变大,参与其中的每一方都能够从中受益更多时,公益的投入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企业赚钱-公益-推动品牌发展-美誉度-赚钱-公益,这是个良性循环。但不同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不同,便可依次实施创意慈善而不是盲目的捐款。

例如星河湾是民营房企中最先参与实质性「新型城镇化」开发;华润9年建造了9个希望小镇,「三体一位」改变了贫困乡村;万科、远洋、蓝光、碧桂园、融创等众房企陆续专设「公益基金会」。

诚然当中国的企业家们还要为企业发展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降低对他们成为一名慈善家的期望。

万科作为曾经的地产大哥,确实为地产行业做出了不少了贡献。我们不应该以仇富的眼光去逼迫「吐血」,而当企业真的做好了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回报社会。

企业做的好,慈善又做的好的企业,才应受到大家的追捧与尊敬。

就像有的人适合做公关,善于折冲樽俎,纵横捭阖;而有的人则适合做工程,踏实能干稳扎稳打。先做好企业,再做慈善的观点没错;边做慈善,边做好企业的观点也没错。但是那些自己企业都有问题,反而想在慈善上做表面工程的伪君子是万不可取。

中国有句古话:“人在做,天在看”。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风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