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金融机构最值钱的,还是牌照吗?

已经2020年了,金融机构最值钱的还是牌照吗?

作者:寻瑕小姐姐

来源:寻瑕记(ID:xunxiajun)

金融圈流传着这样一个老段子:某金融机构开会,下面一众金融民工,领导问:21世纪金融机构最值钱的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人才。领导怒道:是牌照!

已经2020年了,金融机构最值钱的还是牌照吗?

2019年末,证监会在政协第3353号提案的答复中称,将通过六大举措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航母级券商”的招牌徐徐浮现。

2020年初,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出席2020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时表示,“我们130多家券商,比不过一个美国的摩根大通。我们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它们的力量跟传统银行相比还是差,还不够,市场主体竞争力还要提高。”言谈中似有所指。

昨晚,据财新报道,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在一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议论声中,中国式金融混业呼之欲出。

#01

早期的中国金融监管格局,没有三会,只有一行,所谓的分业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1978年,人民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同时肩负了中央银行职能和商业银行职能。

1986年,《银行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明确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角色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银行、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都只有一个婆婆。各类牌照也在四大行的统帅下“一锅烩”:

建设银行控制了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农业银行控制了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工商银行控制了中国华融信托投资、中国银行控制了中国东方信托投资,人保控制了中国人保信托投资。而这些信托公司又都设有各自的证券营业部,可以开展证券业务。

1995年,全国金融会议首次提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相继成立,“一行三会”格局渐成。

1998年6月,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时任温副总理担任首任书记。

在金融工委主导下,“灯火下楼台,银河落九天”。财政部直接出资45亿元,以四大国有行的证券部为基础,再加上被撤销牌照的华融信托、长城信托、东方信托、信达信托和人保信托的证券营业部资产,银河证券横空出世.

如今看,含金钥匙出生者,已泯然众人矣。

#02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创下22%的单日最大跌幅,华尔街股灾。股灾的原因之一,是银行资金不加限制的进入股市,引发了踩踏式的连锁反应。

1933年,美国颁布《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盛极一时的摩根被一拆为二,JP摩根继续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摩根士丹利则成为完全独立的投资银行。

1934年,美国颁布《证券交易法》;同年,美国证监会成立。

美国资本市场经历近百年的自我演进之后,第一次确立了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也形成了银行、证券分业监管的格局。

遥远的东方大地正推行分业监管的1998年,后来者对美国的分业监管提出了挑战。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后者收购了所罗门)合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名存实亡。

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有关限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三者跨界经营的条款,结束了美国长达66年之久的金融分业经营。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批准了著名的“沃克尔规则”,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为华尔街之狼套上了枷锁。

直到今天,华尔街对于沃克尔规则松绑的争论依旧喋喋不休。

分分合合,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03

中国的分业监管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中被逐步打破,在分业监管的阳关大道之外,金融控股公司早已另辟蹊径。

央企金控如中信、光大、招商局、五矿、四大AMC,地方金控如上海国际、浙江金控、国元金控,几乎一省一家,民企金控如泛海、华信、德隆、明天、九鼎,全牌照的金控梦想,曾在每一个大佬的蓝图中闪光。

但是,通过金控实现多牌照跨监管套利,并没有服务于实体,而更多为集团自身利益图谋,炮制了金融乱象的同时,也放大了金融风险。

因此,将金控公司纳入牌照监管的呼声渐高。

另一方面,银行通过控股金融牌照,早已实现了曲线混业。

2005年,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建信基金成为了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

2007年,国务院确定试点并批准工银租赁等首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2007年,交通银行对交银信托增资,成为交银信托的控股股东,除交银信托外,还有建信信托、上海信托、兴业信托三家银行系信托公司。

2009年,国务院批准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试点规定,此后,工行获批工银安盛、建行控股建信人寿、中行全资持股中银保险,银行系保险公司也已成型。

即便是此次被热议的银行系券商,业内也已有中国银行下属的中银国际、国开行下属的国开证券,和兴业银行间接持股的华福证券。总资产排名均在30-40名之间,对母行的业绩贡献也非常有限。

背靠大树就一定好乘凉吗?

在资金、网点和客户资源上都占据碾压式优势的银行,缺的只是一张券商牌照吗?

#04

在对于航母级头部券商的殷殷期望中,银行级航母直接驶入了证券行业。

净资本是券商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净资本不仅直接支撑自营和信用交易类业务的规模,也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中介类业务的扩展。

目前净资产超过1000亿的券商仅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四家,800亿以上的券商则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三家。

经纪业务和营业网点,是券商开展业务的基础。中信通过不断的外延式并购、国泰君安通过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的合并、申万宏源通过申银、万国、宏源的合并、银河证券依靠四大行和人保的营业部基础,纷纷奠定了在证券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无论是在资本上,网点上,还是在对公对私的客户资源上,银行都具有券商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商行的投行部门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融资上本来就有所涉猎。

能否发挥和母行的协同效应,形成银行控股下的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才是银行系券商能否成就大业的关键。

不管是早已特批成立的国开证券,还是各家银行曲线混业在香港设立的“X银国际”,在综合实力和业绩贡献上都乏善可陈。风控独立性和防火墙的设置,使客户信息共享困难重重,激励机制的差异也拦住了人员流动和内部协同。

此外,不同于银行的全员螺丝钉文化,券商的领军人物可能会对机构的风格和成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失败者如当年被财政部给予厚望的银河证券,成功者如余磊治下的天风证券,刘晓丹时代的华泰联合。

券商是直接融资的领跑者,银行则一直在间接融资的领地奔驰,要突破固有的主体思维和资产判断的惯性,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突围而出,并非易事。

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竞争的冲击,扶持大行整合金融牌照、做大做强“全能型银行”已是大势所趋。

只是,对于在3000点上下反复漂移的A股来说,持有银行股就仿佛预定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异地恋,当医药股轰轰烈烈的爱过,科技股如渣男般来去自如,银行依旧躺在利空出尽的盘面上,一动不动。

面对乘风破浪而来的金融混业监管,研究猿们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只好在连篇累牍的报告缝隙中,轻轻地提一句:

“利好茅台...”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寻瑕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