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潮起潮涌:私募量化FOF的2021

新年伊始的第二周,回眸凝视2021—量化私募市场“狂热”的一年,不可谓不“惊心动魄”、“高潮迭起”

作者:FOF菌

来源:金融二叉树(ID:jinrongerchashu)

新年伊始的第二周,回眸凝视2021—量化私募市场“狂热”的一年,不可谓不“惊心动魄”、“高潮迭起”。而多资产多策略的同频共振,让量化FOF也体验了些许“过山车”的刺激。

2021“狂热”的量化私募市场经历了什么?

自2010 IF上市以来,量化投资在国内经过十年发展,经历过使用简单的Alpha策略和信号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躺赢时代,也经历过年化贴水高达40%的股指期货市场,随着一轮轮的优胜劣汰,量化也逐渐迈入量价高频的阶段,加上具备海外经验的高端人才的不断引进,海外成熟的模型框架为量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高频量价有一个弊端,就是策略的容量上限和随时可能面临的赛道的拥挤,而基本面量化在一定程度上与量价“互补”,也逐渐受到追捧。

虽然量化在国内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但是19年开始才算真正进入量化投资发展的大潮,中性策略、CTA不再是只有“量化圈”才会谈论的话题,更多的高净值客户对量化有了直观的概念。从量化产品的艰难销售到量化产品的“一抢而空”,不只是量化投资的策略在更新迭代,投资者对量化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短短的两年间,超百亿的私募不断涌现,仿佛之前不敢想的事情,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新发量化产品“分分钟售罄”的事儿也屡见不鲜。

1 规模骤增,百亿级私募持续扩容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21年底,量化私募整体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百亿私募从年初的10家增至27家,聚宽、启林、衍复、天演等都进入了百亿级私募梯队。量化规模剧增的背后是什么呢?

阿尔法的诱惑

无论是综合阿尔法、smart beta还是危机阿尔法,量化策略都在追求“绝对收益”能力。但是竭力追求阿尔法的背后,我们发现量化的收益越来越“卷”了,超额收益越来越高,随着收益的增加带来的是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是规模的扩张也没有阻止追求更高超额收益的脚步,那么即将面临的就是量化投资的“不可能的三角”。

不可能的三角

众所周知,规模、波动和收益三个要素被称为量化投资的“不可能三角”,规模扩大的同时,追究高超额收益,往往伴随着风格和行业因子的暴露,这时,一旦市场上出现快速轮动的行情,回撤无可避免。

去年的幻方和去年年初的明汯,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原因之一就是技术面量价因子的阿尔法越来越难做了,很多机构转战了基本面因子,并且加大了配置,基本面因子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要获得更多的超额,势必会在风格和行业上有所暴露,例如配置在新能源等热点行业或者增加大盘蓝筹的风险敞口,这时一旦市场出现风格切换或者行业轮动,就会出现回撤。

2 市场板块轮动、风格切换—量化核心策略面临回撤

规模骤增的背后,收益却仿佛做了过山车,让人“心惊肉跳”。由于市场板块轮动、风格切换的加快和股指期货基差收敛的影响,量化三大核心策略都出现了回撤。回顾历史业绩我们不禁发问指增产品怎么了?中性怎么了?CTA怎么了?

风格切换-指增产品出现回撤

21年市场的指增产品多数对标的中证500,中证500指数21年前三个季度表现非常好,Beta收益非常高,但是随着10月指数回落开始,指增产品开始出现回撤,而策略中风险收益占比相对较大的产品,回撤幅度也更加大。

基差收敛-中性产品受挫

规模效应和对冲成本是影响中性策略的两个主要因素,要想获得稳定的收益,既需要超过指数的策略也要避免对冲成本带来的收益弱化。前几年,股指期货市场贴水相对较低,对冲成本也相对较低,为中性策略带来了不小收益,但是21年市场尤其是下半年,基差收敛、对冲成本增加,使得整体的中性策略产品表现欠佳。

动力煤政策调整—CTA“乌云遍布”

21年5月份的调控政策是的钢铁等大宗商品冲高回落,一些CTA策略出现了回撤,随后9月动力煤、焦煤期货价格持续的快速上涨,又为CTA策略带来了不少收益,但是随着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法加强对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依规对煤炭等能源价格指数行为启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存煤水平快速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赴中央企业调研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多项措施遏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很多押注煤炭期货的CTA策略无论是套利、动量还是基本面策略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各家纷纷调整自身的风控标准,一方面降低杠杆,一方面降低交易频率(交易规则的改变,使得高频交易面临因手续费削减收入)但是这些调整需要一个时间段去回归净值损失。

21年对量化来说是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打破“收益神话”后,让投资更注重策略的研发和迭代,增加投研,调整风控,量化生态会更加健康。

二 量化FOF的2021

量化私募的发展和信托非标转标的催生,量化FOF的发展也逐渐壮大。20年量化私募的卓越表现,使得量化FOF成绩也很亮眼。而量化FOF,也逐渐受到投资人的喜睐。量化FOF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策略基金的配置,分散风险,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追求一个稳健的收益。私募FOF无疑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21年也是FOF发展具有意义的一年。

21年整个量化市场“起起伏伏”,也直接影响了量化私募FOF的收益,尤其是年中成立的产品很多都还在1的净值水平线上徘徊。量化FOF的配置上大多数是以中性策略和CTA为主辅以股票多头(当然不是绝对的,各家在集中度和策略偏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市场中性、CTA、指数增强的策略配置,弱化与大盘的相关性,达到“类固收”的效果。但是“类固收”也只是“类”,就算是固收产品,也是不能保证收益的,所以21年很多量化FOF产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那么21年的量化FOF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1 量化FOF“爆发”

公募FOF的推出推动了FOF的关注度

市场上一直有FOF的身影,但是也一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偶尔有“聚集各大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FOF引起点水花,但是与其他产品相比无论是理解度和接受能力都有一定差距。直到2016年9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基金中基金的指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募基金正式进入起步阶段,并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重要,FOF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信托非标转标的选择

从20年开始,很多信托公司就开始布局FOF产品,以此来逐步实现非标转标。这种FOF的形式是私募FOF,与公募最大的区别就是底层资产可以投资私募基金。信托FOF底层配置也可以选择公募基金,但是这样做就会与公募基金“撞车”,而公募FOF有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认购起点低,信托计划采取非公开方式募集的,客户需要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除此之外与公募FOF相比,可以投资私募金融产品是信托FOF的优势。私募金融产品因为认购起点高,使得客户自己配置较为困难,而通过FOF的形式可以在申购基金额不变的前提下做到资产配置。

低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的青睐

得益于19年、20年量化FOF亮眼的表现,一些银行资金、企业资金也选择低风险敞口的FOF策略配置。一时间FOF红火热闹了起来,茶余饭后的话题也经常看见FOF的身影,高净值客户也愿意去了解私募FOF背后的逻辑。

但是私募量化FOF资金涌入的背后就是,好的标的“一票难求”。

2 好标的难求

私募量化的迅速扩容、百亿级量化涌现,一时间大量资金涌入量化私募市场,好的标的也越来越难拿到份额。因为量化赛道面临拥挤的问题几乎是大家都达成的共识,所以如何选择具有成长空间的、比较“舒服”管理规模的私募也是一个挑战,总的来说,21年尤其是下半年量化私募投资来也是有些“难受”。

3 量化三大策略出现回撤

因为三大量化核心策略在21年市场上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撤,反映在母层上,直接对净值造成了影响,但是对于集中度低的策略来说,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子层净值传导到母层的过程中会被集中度稀释。纵观整个1年,量化FOF也还可以,当时比19年、20年有一定差距,但是对于9月份成立的产品来说就很难受了,正好踩在风格轮动、政策回调的口上,净值修复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未来可期

21年的FOF做起来没有20年那么“舒适”但是好的量化策略配置也让客户看到了量化FOF与其他产品相比较小的回撤,稳健收益一直是量化FOF配置追寻的目标,未来的市场,量化私募FOF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金融二叉树”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