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炸天团
来源:地产大爆炸(ID:dichandabaozha)
一切传言都成了真,蓝光CEO迟峰也离职了。
迟峰是2019年12月加入蓝光出任CEO的,在此之前,他是华润高级副总裁。
早在迟峰之前几个月,蓝光的COO余驰已经远赴南方到汇景控股担任总裁。迟峰之后,据知情人士透露,蓝光还将有另一名核心高管要走,但因为核心领导人都在成都,所以这些核心管理层即便是走了以后也不会发红头文件了。处于风暴眼中心的蓝光,现在是由杨铿之子杨武正执掌。迟峰出走后,目前蓝光是由原华润江苏区域副总裁卞宇主持营销和运营工作,直接给杨武正汇报。原华夏银行成都分行行长陈磊担任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陈磊被提上来,与蓝光在7月11日无法偿还的一笔债务有关。据悉,陈磊届时会采取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最近杨铿已经告诉监管机构和银行,母公司没有流动性来履行7月到期的27亿债务,并且无法及时从子公司调用资金。现在的蓝光是按照华夏幸福的自救路子在走,但比华夏幸福更悲惨的是:虽然还没有正式通知,但蓝光已经下定决心要舍弃上海总部,寻求成都政府的保护。届时愿意跟公司回成都的人员可以一起撤退,不愿意离开的,只能自行找工作了。并且,已经陷入流动性危机的蓝光,如今除了营销和运营还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外,其他支持部门,比如投资和融资基本上没有人了。比如上个星期,蓝光发布了一份资金中心免职通知,免去了朱强、章胜、刘妮娜等四人在财务资金中心的职务。事实上,这份红头文件在蓝光内部已经没有时效性了,这些人在大半个月之前就可能已经离职。早前,蓝光有一个佛山项目找平安融资,到去年底该还钱时,因管理和沟通问题导致那笔钱晚还了十几天。对千亿房企蓝光来说,那笔钱其实不多,就十几亿,但这次迟到足以致命。此事,引起了平安的不满,因而在内部对给蓝光的融资进行了限制,但流传到外部,蓝光被称是进了平安的合作黑名单。要知道,金融的本质就是风控,平安此举,引起更多资方的警觉,使得蓝光融资难度骤然加大。一步踏错,接下来的局面就不是蓝光能控制的了,危机就此产生。更确切的说,蓝光这一次致命的迟到其实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与很多房企老板不敢放权不同,杨铿在管理上比较放权,这便导致了这次刚兑事件发生后,杨铿依然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从而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同时因为蓝光是一家秉承着“高奖励”、“高惩罚”的企业,投融资奖金很高,导致投拓部门为了拿地而拿地。
违约平安事件发生后,陷入流动性危机的蓝光,管理层发生动荡。2020年底,二代杨武正正式上位接替余驰的岗位,这位十多年的蓝光老将就选择从蓝光辞职。再然后,是前蓝光地产重庆区域总裁李非和生产副总裁赵建伟离职;到了7月,又传出CEO迟峰也选择告别蓝光的消息,接下来还有一位核心高管的离职已经板上钉钉……其实去年底,二代杨武正走到台前时,蓝光缺钱并没有真正浮出水面。直到今年2月,蓝光将旗下已经上市的物业公司蓝光嘉宝以48.46亿的价格卖给碧桂园时,市场上才有蓝光陷入流动性危机的猜测。物业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直到今年还有很多房企分拆物业板块,把物业公司送到香港上市。而在此之前,即便是蓝光在去年7月将旗下医药公司迪康药业9亿元甩卖时,双轮驱动变成独轮,市场上都没有如此多的猜疑。一家大搞多元化的房企资在行业下行周期,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想聚焦房地产主业,这在业内再正常不过。更早之前,蓝光文旅还在全国跑马圈地,满世界撒欢呢,后来不是被整合进商业集团了吗?这一次显然不一样,如果不是现金流极度紧张,没有人愿意舍弃物业这个优质的资产和港股这个融资平台,把嘴里的肥鸭子往别人嘴里送?不过,在4月底的投资者会议上,面对种种传言,杨武正坚定表示:不会出让控股权,不会甩卖公司,但会考虑在适当时机引入财务投资。融创和万科,都曾是传言中与蓝光有过密切接触的意向者。5月29日,蓝光有一笔为期三年的公司债券“18蓝光07”到期,发行规模为6亿元,票面利率7.9%。在此之前,蓝光已经有3家信托出现延期支付,内部人事动荡,总裁级高管大批离职,裁员风波频出,同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2.36亿元。再加上股债双杀,股价跌破3元,二级市场债券跌至40元,市场上没有人对这笔信用债如期偿抱有信心。意外的是,5月27日,蓝光花6.47亿提前赎回了“18蓝光07”,资金来源于万科。当日,蓝光将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7%股权出售给万科,并完成了股权变更,法人代表也由魏哲变更为郭立超。万科之所以接盘,是因为无锡和骏所拥有的房地产项目已顺利进入销售期,这是蓝光最优质的资产之一。不过,在市场盛传万科将入股蓝光,成为战略投资者时,万科回应:目前公司没有入股蓝光发展的计划,双方正在开展的是项目层面合作。而出售了这个优质资产包后的蓝光,在“断臂求生”这条自救道路上,久久都无动静。发不出债,上半年销售额有476亿又无法及时从子公司调用资金的蓝光,只能寄希望于成都政府牵线,引入战投。盲目搞多元化,激进扩张,债务压顶,风险意识弱,管理上出现漏洞,都是蓝光在这轮调控中倒下的原因。犹记得两年多以前,依靠着高负债高杠杆激进扩张,2019年蓝光挺进千亿阵营。彼时,耳边传来的全是对它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赞叹。当蓝光以2.99亿元收购“虹桥世界中心”578号办公楼50.18%的股权,设立“成都-上海”双总部时,所有人都以为它会由此站上一个新的台阶。谁也没料到,从雄赳赳气昂昂挺进大虹桥,到不得已撤离,蓝光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蓝光的自救还在继续,据说7月下旬到8月初,蓝光在管理上的一些动作会慢慢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