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龙湖在多元化上的底气

但对于龙湖而言,似乎早已破开云雾见月明,不仅主业稳步增长,而且多元化业务的成果转化开始逐渐开始。

作者:陌爷

来源:陌爷地产圈(ID:gh_6e6c6fd48723)

2021年,地产寒冬凌冽。

随着传统住宅开发业务的天花板逐渐清晰甚至见顶,房企纷纷开始思索未来5年的业务增长点以及经营发展模式。

2021年房企遭遇滑铁卢的根源,不是资不抵债,而是流动性危机。

而这一切的源头则由两到三年前的销售和三到四年前的拿地所决定。

但对于龙湖而言,似乎早已破开云雾见月明,不仅主业稳步增长,而且多元化业务的成果转化开始逐渐开始。

2021年,作为龙湖第三个多元化业务发展的战略十年的启幕。

龙湖六大航道开始全面发力,住宅开发仍是主舵,商业“天街”压舱石的地位逐渐凸显。

1、新增房屋租售和房屋装修两个航道,孵化出新品牌“塘鹅”,并试水养老等业务。

2、冠寓规模从2020年9万间增至10万间,做到了规模前三。

3、龙湖智创生活则启动IPO,在物业上市潮中递交招股书。

4、开业天街数量达到60个,其中21年开业11个,储备18个。

5、全面启动轻资产模式,在购物中心输出轻资产项目增多。

底气一:自律的财务底线

财务安全性作为房企生存发展的底线,在过去的一年内,随着暴雷房企的增多,逐渐成为房企内部的重要课题。

从恒大开始,再到花样年、佳兆业、新力、奥园等的暴雷,说明没有“大而不倒”。

行业在不断调教着开发商不要去试探政府调控的定力。

也在让开发商逐渐认知,生存才是发展的基石所在。

与之相关的在于,开发商也在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从粗放式的快周转模式到精细化管理。

头部房企如万科、绿城、龙湖等也在纷纷进行组织架构以及人均效能上的调整与优化,而目的就是要向管理要利润。

愈发下行的市场环境,房企的融资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与重要。

抛开央企、国企的信用背书不谈,民营房企中,龙湖的融资能力与水平始终领跑在前列。

龙湖平均融资成本甚至进一步降低,2021年平均融资成本降至4.21%。

在社会资金面仍旧充裕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避险属性,让龙湖、滨江、万科、中海等经营稳健、财务安全的房企更加青睐。

自律的财务底线是龙湖在逆势中不仅主业可以稳步增长,而且多元化业务仍然可以持续发力的基础。

底气二:前瞻性的投资性物业布局

当开发业务在行业冬天频频受挫,投资性物业高毛利、抗周期性特点逐渐凸显。

受益于龙湖从2001年开始,前瞻性的布局“天街”,目前已初具规模效应。

有别于万达广场、新城吾悦广场、宝龙广场等布局三四线,通过降维打击,商住联动开发模式不同。

龙湖天街目前布局的仍是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尝到甜头之后,龙湖是真的想要商业。

在商业开发领域,龙湖甚至可以叫板华润。而在华润内部,也在悄悄的对标起了龙湖。

据华润的内部朋友所述,华润内部的投资决策会,决策层必然会问上一句:“这块地龙湖去不去。”

而截至2021年底,开业天街数量达到60个,其中21年开业11个,22年以后储备开业18个。

且未来的投资布局仍然是一二线优质核心商住项目。

龙湖天街的赚钱效应有多强?

龙湖历年投资性物业毛利率几乎在60%以上,而开发业务不到30%。

NPI/cost在6%-7%,已经完全能覆盖4%的平均融资成本。

底气三:警惕的危机意识

财务上自律性是龙湖能够持续发力多元化业务的立身之本。

而龙湖天街的赚钱效应与规模效应的逐渐凸显,联动住宅开发的主业,是龙湖能够不断尝试多元化业务的资本。

但最为关键确实龙湖的发展“意识”。

这种发展意识体现在其危机感。

很多暴雷以及仍处于挣扎线的房企最大的通病在于不懂得居安思危。当企业面临困难或处于忧患之际才开始复盘。

2021年的房地产,连头部房企万科都显得格外焦虑,更别提其他二三线房企。

龙湖内部曾做出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银行对龙湖关门、销售减半、龙湖是否还能正常发放员工工资、正常还债?”

对此,龙湖高管们的答案是,不能。

为此无论在航道选择、投资战略调整、还是组织架构上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而从现时点看来,曾经静心做事的龙湖并没有成为运用高杠杆的“黑马”房企,从现在看这是一件好事。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陌爷地产圈”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