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 Michael Hartnett 最近发布报告,建议投资者做空与AI相关的“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债券”。
作者:阿邦0504
来源:债市邦
最近,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 Michael Hartnett 最近发布报告,建议投资者做空与AI相关的“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债券”。
文中提到,Meta 和 Alphabet 等科技巨头今年以来已经通过发债筹集了超过 500亿美元 的资金,仅10月以来,整个市场上与AI巨头相关的债券发行规模就达到1200亿美元,规模和速度都远超市场预期。
这个美国信用债市场的深度真的可怕,作为对比,同期咱们整个债券市场发行的中长期信用债不过1.27万亿人民币。关键人家那还是超长期的信用债,不得不服人家金融市场的深度。
美国的科技巨头疯狂发债用于投资ai相关的产业,带来了Capex的激增,咱们国内赛道股也是直接收益,比如近期长期霸榜的中际旭创,其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

这些领域的支出长期来看是这些科技巨头保持在ai浪潮之巅的必经之路,但是短期看却将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毕竟支出是眼前的、实实在在的,但收益却是未来的、存在不确定性的。
但是!美国金融市场似乎过于乐观,直接体现的是,美国公司债的利差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些科技巨头的利差不过从50bp小幅上涨到80bp,福兮祸之所伏。Hartnett 的判断很直接:“这些公司的现金流,还不足以支撑AI军备竞赛式的资本开支。”

Hartnett 把今天的AI热潮,类比成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0年科技股崩盘之前的一年。债市往往比股市更早感知风险,科技债券价格其实已经提前下跌了8%,而现在的信号,正在出现。
主要有以下担忧:第一,AI基础设施投资是“烧钱游戏”。数据中心、电力供应、GPU采购,都是硬成本。即便像Meta、Alphabet这样现金流稳健的巨头,也要靠不断发债去融资。第二,市场估值太高。目前“七巨头”(Magnificent 7)的集中度已经达到整个美股市值的40%,AI概念股的平均市盈率达到45倍。这样的估值水平,任何一个宏观变量(比如利率、就业、财政政策)的小幅变化,都可能引发“泡沫的自我修正”。第三,市场情绪偏热。过去两个月,科技股资金流入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2021年美股的狂热期。
当企业为了未来的算力、算法和市场份额拼命烧钱时,资产负债表的膨胀速度往往比利润增长更快。
股票市场对“增长故事”充满期待,但债券市场看的是“现金流能否偿债”。一旦现金流跟不上利息支出,哪怕市值再高,信用风险也会逐步显现。
“AI泡沫不一定马上破,但债券市场正在提前嗅到火药味。”
目前美国经济虽然尚未陷入衰退,但住房、零售、小盘股等板块的价格走势已经“接近衰退边缘”。加上通胀回升的风险(美国一年期通胀预期已从2.6%升至3.4%),政府可能不得不在能源、医疗、住房等领域直接干预价格,这对企业盈利也未必是好事。
但Hartnett 并没有建议马上“逃离市场”,他也承认目前美联储短期内不会再加息,收益率曲线仍相对平稳。但提醒投资者留意watch out和get out的信号——前者是估值、流入、集中度;后者是利率或通胀预期。众多信号已接近预警线,触发点尚未到。
对中国市场而言,这一趋势短期影响更多在股市而非债市。美国科技巨头的AI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虽然推高了它们自身的债务压力,却同时构成了中国上游科创企业的重要订单来源——从服务器、光模块到算力。只要这些投资还在继续,中国的科技制造链仍将受益。但如果海外巨头开始削减开支或融资受限,对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A股相关个股将产生较大的冲击。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