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谣言能否击垮碧桂园

碧桂园作为标杆民营房企,在财务稳健程度、城市布局、融资信用、运营策略方面,又拥有更高的韧性

作者:好猫财经


恒大债务违约后,任何一家中国房企,都经不起谣言的反复攻击,这当然包括碧桂园。

谣言往往从一则惊悚的小道消息开始,比如:

某级别房企全国项目都可以卖、某区域房企没有准备好兑付资金、某城市房企正洽谈展期、某英文字母房企遭政府锁盘。

一些谣言来源于利益驱动,股票做空者和债券持有者,有着复杂的利益诉求,他们希望房企价值产生波动,从中获取非常规利益。

遵守规则没有恶意动作的做空不在此例,比如恒大曾遭遇的做空。

也有一些谣言,来源于误解和歪曲正常动作,如将房企间项目合作,加工想象为卖公司;正常的银企续约,误解为违约展期;一些政府的规定动作,放大为监管风险。

还有一些谣言是“添油加醋”“张冠李戴”,一家房企已经出险,被市场反复演绎传播后,莫名其妙就冠以到另一家房企头上。

谣言的伤害是意料之外、毁灭性的,从引发信用挤兑开始,中国千亿房企处在庞杂的产业链上,往往同时应对着成千上万家金融机构,以及供应商与合作方。

一旦谣言四起,房企没有完美应对,诸多合作方都希望第一时间保全自身利益,事件往往向着谣言方向发展,到了企业出险之时,很多人就会说:

你看吧,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殊不知这个结果,是某些利益团队乐于见到的,这个结果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并不公平,这些利益的实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从去年开始,同时遭遇融资和销售压力,中国千亿房企疲于应付谣言。

一些房企前期做得比较好,最终没有扛住;一些房企出现误判,没有兑现自己之前的承诺;也有一些房企干脆躺平。

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市场信任,加上房企运营压力持续加码,谣言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碧桂园上一次遭遇谣言,是一个城市住建局对碧桂园预售监管账户的临时管制,迅速就被谣言传播为碧桂园全国项目出险。

风声鹤唳的当下,每一次谣言的出现,对企业股票债券价格都会产生影响。

这两三天,碧桂园又遭遇“7月债券兑付困难”的影射,这迫使碧桂园不得不提前要约赎回债券。

这笔7月25日到期的美元债,此前二次市场净价在97元左右,赎回消息一出,立马上涨到99.3元,市场对于碧桂园短期兑付拥有信心。

赎回即将到期的美元债,略高于市场价的要约价,以及快速的价值修复,都体现出这是碧桂园的信用保卫战。

从这笔美元债历史价格波动来看,也显现出市场谣言对价格的干扰,如5月初碧桂园预售监管账户被临时封锁,这笔美元债价格明显下跌。

更多是价格波动,来源于市场动态与信心,去年11月初、今年1月中、3月中旬,这笔美元债净价曾跌到90以下,甚至80以下,都对应着不同市场利空消息。

整体来看,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房企信心已处于破产边缘。

碧桂园2023年到期美元债净价到了80+,2024年到期美元债净价到了60+,2025年到期美元债净价到了50+,2027年到期美元债净价已到了50以下。

和所有房企一样,碧桂园正面临着销售压力,三四线城市的风险敞口,被市场所质疑,碧桂园经不起更多的谣言冲击。

另一方面来看,碧桂园作为标杆民营房企,在财务稳健程度、城市布局、融资信用、运营策略方面,又拥有更高的韧性。

中国房地产行业和中国房企,从始至终似乎都带着原罪,这或多或少是大众的误解。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运营者的努力、购房者的利益、产业链健康程度,都不应该被忽视。

直至现在仍保持正常运营的房企,绝不应该被谣言击垮。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好猫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