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周期开始了。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在今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
会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和“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
那么,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究竟是什么呢?有哪些重点?这一轮的城镇化又将有何特征呢?
“人地钱”挂钩,县城迎新一轮建设
什么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在城镇化率已达到60%的基础上不再追求账面数字,而是转而追求真正的、有质量的城镇化;城镇的发展终究要依靠人、为了人,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
因此,如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既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折,也是新一轮基建投资的开端。为了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我们的财政、户籍制度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如将“人地钱”进行挂钩:将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在这一系列改革后,如今我们的基建发展重点将快速转向人口集中、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的县城;未来将加大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并且根据实际的人口需求,将县城适度扩容,促使县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人口聚集的中心。
需求引导投资,推进公共服务扩容
在今年六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831号)。再次提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大县城吸纳人口能力,并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
结合如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县城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扩容,还应当大幅扩充公共服务的设施与水平。在建设交通、水利等刚性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大环保设施、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改造、公共停车场等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既保障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又促进县域经济的充分有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在此基础上,积极财政和发改委政策也将很快向县城项目倾斜,用实际的、有效的需求来引导投资,实现有效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的目标。从全国均衡、城乡均衡的角度来说,深挖县城潜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好的县城,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举措。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财政部门的专项债、PPP;发改部门的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都将快速向县城建设以及配套产业倾斜。
在过去五年中,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使得许多农村居民开始去县城居住;但在县城人口逐渐膨胀后,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尤其在今年这一大环境下,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国常会专门提出县城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就近打工就业提供机会。这既是增加劳动力供给、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也是为农村人口进一步城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十年的基建大发展后,县城的交通、产业条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县城发展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也成为了现实。在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发展新基建和产业升级的同时,通过县城投资促使县城产业的孵化、解决就业问题也将成为必然。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业也将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促进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县域经济中的进一步增加。
在未来五年,全国各地的县城都将迎来新一轮的城镇化,这是县城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也是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