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地方专项债券政策将更加灵活,但管理也更加严格;未来专项债券不再是地方财政及城投的“小金库”,而是更像“专项资金”,发挥政策性财政工具应有的作用。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去年三季度,财政部就提出,针对存在资金沉淀的专项债券可在省财政厅的同意下调整用途;这一举措虽然有利于专项债券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争议。
为了理顺这一做法的合规性与防范潜在的风险,财政部下发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并于今日在财政部网站上公开,标志着地方专项债券的合规性再次完善,以及进一步发挥财政预算内资金应有的作用:
新补丁,助力调整用途常态化
地方专项债券作为一项较新的政策性财政工具,在近年的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早期的项目前期工作不完善导致项目开工进度不理想、没有及时完成实物工作量,也有许多使用资金中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因此,财政部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专项债券的配套政策,通过不断的“打补丁”,来帮助专项债券能够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去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财政系统快速下达了一批专项债券额度,并要求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上报、尽快将资金投入使用,形成积极财政对宏观经济的兜底作用。这一举措使极大的加快了经济复苏的速度,但也普遍存在项目手续不完善、导致许多资金到位但无法及时实施的情况。这就使得地方政府非常尴尬,面临支出不及时存在资金沉淀、又或违规挪用专项债券资金的两难问题;因此财政部在去年8月就允许地方政府调整债券资金用途,解决资金沉淀的问题。
如今财政部将这一做法形成《操作指引》,既意味着这一举措的合规化,也说明这一“补丁”将常态化,为确需调整的项目、沉淀的专项债券资金寻求更好的出路。在“不调整为常态、调整为例外”的基础上,给予地方政府一定调整的权限,避免“为了投资而投资”的僵化做法,让地方政府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出发,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制度。
调预期,进一步挖掘存量潜力
进入四季度以来,国内疫情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这个冬天的预期变得不乐观起来;由此宏观经济开始遭受压力,财政政策也必然随着预期的调整进行微调,以此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影响。实际上,《操作指引》早在九月就已经在财政系统内下发,只是未曾公开;如今进行公开,是有进一步挖掘存量专项债券资金作用、调整市场预期的意义内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再叠加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公开市场开始预期明年将继续“宽财政”政策。但今年两会后国务院提出了“政府降杠杆”的要求,潜在的地方债务风险仍然若隐若现,使得财政政策需要同时考虑需求与风险,必须“精准滴灌”、不能“大水漫灌”。
因此,《操作指引》的公开也旨在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挖掘已发行专项债项目的潜力,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来实现加快财政支出的作用,在今年四季度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支出、形成实务工作量的进程,以此来拉动需求、调整市场预期。这一举措可以看作是财政部的“政策微调”,如果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那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继续落地。
严监管,加强专项债项目管理
专项债作为地方政府合法的融资工具,不仅有拉动投资的功能,还有“开前门、堵后门”、降低地方隐性债务的功能在内。因此,《操作指引》的出台也旨在进一步规范地方专项债券的各种做法,让专项债资金体现应用的作用,防范潜在的专项债券风险。
《操作指引》中,既要求“各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当严格履行规定程序,严禁擅自随意调整专项债券用途,严禁先挪用、后调整等行为。 ”,又提出“专项债券资金已安排的项目调整规模大、频次多的地区或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可适当扣减下一年度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提升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安排的精准性、规范性。”,显然对调整资金用途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了防范,亦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加强管理。
可以说,未来的地方专项债券政策将更加灵活,但管理也更加严格;未来专项债券不再是地方财政及城投的“小金库”,而是更像“专项资金”,发挥政策性财政工具应有的作用。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