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大权益血海里,要拼命才行!

第二期产品成立距今4个半月,现金形式的可分配利润超过了本金的35%。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都知道,我现在转型做高收益债了,这是今年最火的热点产品之一。

昨天看了下最早两期产品的收益情况,单从已经落袋为安的在账的现金利润看:

第一期产品成立距今5个半月,现金形式的可分配利润超过了本金的45%;

第二期产品成立距今4个半月,现金形式的可分配利润超过了本金的35%。

这是在仓位还有75%的情况下实现的,75%仓位对应的浮盈并没有计算在内。

通俗点说,如果现在就进行分配,投资人每买100万元,可以在不到半年内,拿回35万元到45万元的利润。

另外,在满1年时,除了本金,还有可能再拿回35万元到45万元的利润。

从年化收益率来看,这两只产品的年化收益可能最终高达50%~100%。

两期产品的主力持仓已经调整了2-3遍以上,积累了足够丰厚的安全垫,而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浮盈。

每期产品里,单券的比例不超过25%,实际操作中尽量不超过20%,充分地分散风险。已经实现的收益:

是靠稳健的投资组合来达成的,而非行险一博,拿着投资人的钱去豪赌单券。

在中国的高收益债市场里,如果臭不要脸的吹牛批:

同样分散程度的基础上,这两只产品的收益水平,应该是时代性的,特殊机遇里的,很难被超越。

那么问题来了,有很多银行理财、家族信托、FOF、非银自营、境外机构的哥们找过来,甚至有位超级土豪给我看了他的11位数资金账户,表达的意思很明确:

要不要合作一下?

没有炫耀的意思,每次接触到这些橄榄枝,我的心中只有涩味,面上都是苦笑:

合作不了。

不是不想,确实是办不到。

(一)

寻暇新文章里提到,我俩在知识星球里互动,在商业互吹中,我夸她:

“先跑为敬,拥抱权益大市场,还在非标里挣扎的兄弟们,眼睁睁看着末日火车撞过来...”

这句话除了说,非标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以外,还隐含着一层意思:

权益叫大市场,就如同大海。大海浩瀚无边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暗潮涌动的。

大海可以称其大,物产丰饶的背面,就是高风险。

《三言二拍》里,人们只看到了很多出海淘金发大财的故事,比如带筐橘子出海能换回一筐珍珠,但却忽视了:

海里的幢幢沉船和森森白骨。

国内的权益市场,不仅仅是蓝海,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称之为蓝海,在于产品种类繁多,应接不暇,简直要挑花了眼。

称之为血海,在于金融机构内卷的厉害,策略也都互相复制,红海厮杀,捉对博命,每个市场热点的结尾,都是一地鸡毛,但凡有点超额收益,分分钟就被市场给抹平了。

很多时候,名声和管理费都被金融机构赚走了,投资人亏了钱,不但没有任何脾气,还头头是道的乐在其中。

反正去哪里都是被割,还不如找个熟悉的耗着,有赌不算输,不止损就都是浮亏,浮亏总能涨回来!

我特码,权益投资人都被PUA得慈眉善目,通情达理。我们做非标的时候,怎么遇不到这种投资人,没有这种好命!

(二)

聊一聊,我们为什么要婉拒各类外部合作。

别人找你,看到的是你好看的历史净值曲线,希望投了你的产品,也能复制成功,同样发大财!

持有这种想法,在高收益债市场里,只能被骗的裤衩都赔光。

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权重都是波动起伏的,我不认为,过去的业绩,能代表未来的收益。

所以,当有投资人找我要历史净值曲线的时候,我都不愿意提供,甚至在心里就默默把对方拉黑了。

对方的思路没有错,但是在当前市场的超级不确定性里,按图索骥,只能画地为牢。

如果真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经验,我觉得只有八个字:

敬畏市场,感恩命好。

(三)

我们做的各期高收益债产品,起投门槛陆续水涨船高,从100万元,涨到200万元,再涨到500万元,再涨到1000万元。估计很快,就要涨到2000万元了。

莫不是在饥饿营销?

装逼乎?

不是。

因为市场太透明,太公平,太聪明,也太内卷了。

在这样的市场里,高收益,一定对应着高风险,任何套利的空间都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的,都会被迅速抹平。

要想高收益的同时,还要低风险,只有一个方法,就是:

拿命填。

对单券的追踪频率,要精细到周,乃至天。每天都要汇总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演。

原来买债,搞个打分卡,条条框框卡一遍,几分钟就拍板了。后期也没什么跟踪,每个季度去喝个茶就算勤快的,能主动打听些小道消息,就算很有心了。

在高收益债的投资里,还这么搞,觉得可以人傻钱多速来,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是傻子,那么自己就是那个傻子。

因为追踪的频率太高,处理的信息过多,伤神也废关系,我觉得自己快被掏空了。

前两年做非标,焦虑归焦虑,零点就睡了,还胖了接近20斤。最近半年做高收益债,睡眠时间已经推延到凌晨2点以后了,头秃了,瘦了10斤多。这已经不是焦虑了,简直就是灼心。

除了劳心劳力外,高收益债市场还存在另一个致命缺陷:

没有重大负面,就没有错杀。没有重大负面,就没有被动降杠杆。

如果既没有错杀又没有被动降杠杆,就是不温不火的垃圾时间,就没有好性价比和高安全边际的券源。

如果没有券源,搞那么多钱,干嘛?钱多了,管理压力就大,如果配不上合适的券,就只能下沉,下沉就等同于冒风险。

操作层面如此复杂,对资金层面要求就更多。如果是集合投资人,万一遇到某只券,展期或重组了,就算值得等,但是:

万一有某位投资人,急用钱怎么办?如果不同投资人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该听谁的?管理人凭什么可以帮投资人做决定?投资人的投票结果就一定是最优解吗?

所以,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只能走定制,根据投资人的偏好,选择不同的区域、行业、评级、财务指标、久期、策略等等,这里面的玩法是很多的。

比如煤老板定制产品,就要求只买山西AAA煤企,这都是他的甲方;比如地产公司定制产品,在做高收益现金管理,维持高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够和勾地结合起来;比如属地的土豪,只配属地的债券,因为土豪觉得自己控的住,了解深,处理能力强,等等。

(四)

怎么能站着把钱挣了,还很安全,且轻松?

办法也有,就是优选区域,上收层级,批发倒零售。

举个栗子。因为深感到身心的疲惫,我们接下来的产品,投资策略进行了调整。

比如6月底要发行的产品,70%以上配江浙鲁的城投债,不超过30%配置非江浙鲁的AA+和AAA城投债。

预期收益高吗?

相对于之前的各期高收益产品来说,很低。但是相对于传统的近3万亿存量的政信非标产品来说,收益非常具有竞争力。

期限比非标短,流动性比非标高,兑付比非标优先,收益还比非标高。

这样的标准化城投债券产品,就是政信的未来,你撸不撸?

先别激动,问题又来了:

城投债连续27年刚兑,未来也会刚兑吗?

我觉得,长期看,肯定不会,如果没有还款的钱,空有还款意愿,就是白扯。

有券商发债的朋友做了统计,今年5月份,新增城投债券的发行数量,不超过10只。

这意味着什么?

借新还旧续不上了!

但是,短期内,城投债的违约,将会仅仅局限在网红区域的尾部城投,不至于大范围传染。这里面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之前文章里都聊过,在此不详细展开。

3万亿的资金端和3万亿的资产端,对缝就行了,好像谁都能干。

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其实就在批发转零售上。

批发转零售,体现在一级半市场上,也体现在二级市场上。

比如一级半市场,机构去找地方zf及其城投公司,按13%的价格,批发了3e的拆结构化额度。

接着,机构再把3e的额度,拆成10份,每份3000万,以10%的价格卖掉。

机构耗时3-4周,赚了3个点。高周转几次,轻轻松松年化30%~50%,美滋滋。

在这里面,债券是否可以最终兑付,和机构无关。机构的责任,就是把找到高收益的券源,再把券拆小,卖给下家,仅此而已。

比如二级市场,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所有人想要卖券,都会先来找你。所有人想要买券,也都会先来找你。

这样,机构往上做,就是做市商。往下做,就是撮券中介。上下结合,就是好券做市,臭券撮合。

一级半市场,考验地方ZF关系。二级市场,考验市场信誉。要想把一级半市场和二级市场结合起来,还要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撑。

如果能把上面做好,那么就可以站着挣钱,还能又安全,且轻松。

(五)

本文并非推介产品,因为我这边的购买条件,匪夷所思的苛刻,连自己都感到害臊。

先不聊1000w起的定制产品,只聊6月底准备发行的70%撸江浙鲁城投债(30%撸非江浙鲁AA+和AAA城投债)那款产品。

每个投资人都需要提供不低于800w的家庭金融资产证明(每800w证明,只能购买300w),还需要投资部门面谈(主要是我飞去当地组织座谈活动)和风控部门电话访谈(事无巨细的问询清单),最后才能提供产品资料和双录。

这么苛刻,产品会好卖吗?

超乎想象的好卖。

大概1-2天,可以约满1e吧。

优先在读者会员内部消化,今年内都不会找外部合作,估计明年也不会。

没有人不想钱多,奈何券少,心累,风控严格,规模天然就存在瓶颈。

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稳步慢走,别因为着急而劈了叉,扯到egg。

主动拒绝钱,才是赚钱的真谛。

这就是扎心的现实:

好产品都是卖方市场,准入门槛非常苛刻,机构要挑选投资人,而非反之。

如果某只产品是买方市场,由投资人来挑选机构,像菜市场买菜一样货比三家,嘿嘿嘿,你懂的。

所以,高收益债产品的发展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具有显著套利空间的时候,钱多,券少,管理机构挑钱。

等到钱少,券多,开始钱挑管理机构的时候,也离套利空间被抹平,市场一地鸡毛不远了。

不管买任何理财产品,这都是个颠扑不破的参照标准:

好东西不好买,好买的都不是好东西。

先进场的吃肉,后进场的买单。

大权益市场,历来如此。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