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碧桂园没有赌性

碧桂园2021年实现权益销售额5580亿元;实现权益销售面积6641万平方米。

作者:神镇的猫总

还是要回到房地产行业基本逻辑。

对于一家房企来讲,最重要的三件事:买地(包含并购)、融资、销售。

暴雷往往从做错一件事情开始,如果说融资和销售,存在银行风险偏好,以及客户预期等被动因素,买地则大部分是主观事件。

通俗一点讲,拿错地就是找死。

不用强调“政策如此之严”的理由,只能说一家企业的风险偏好,没能经受住市场检验。

从2021年年报看,作为中国最大销售规模房企碧桂园,确实更偏沉稳。

碧桂园2021年实现权益销售额5580亿元;实现权益销售面积6641万平方米。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碧桂园加强了均价较低的三四线市场和单价较低产品的销售,迅速调整灵活采取随行就市、有涨有跌的销售策略,保持了销售规模。

维持和加大销售力度,是度过这场危机的上策。

如果没有上策,中策则是审慎拿地,做好过冬准备。

2021年下半年,碧桂园加强销售的同时,审慎拿地减少了投资支出,全年拿地权益金额为1416亿元。

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约14846亿,权益比保持在85%以上,可维持未来3年左右的销售需求。

纵观这场房企债务危机,明面上有几个教训:

从关注销售规模,转向关注现金流;更加合理化土地储备,合同负债也是负债;盘活资产比想象中困难。

2021年业绩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强调,市场下行时,碧桂园考核重点已从“增加销售目标”,转变为“增加可动用现金”,牵引每个区域、每个项目都在安全边际下操作。

很显然,维持销售规模和审慎拿地,使得碧桂园有更多现金,用于优化债务,保证现金流安全。

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在手货币资金为1813亿元,短期有息负债为790亿元,同比减少172亿元。

就算扣除受限资金(343亿)和预售监管资金(552亿)后,现金短债比仍处于安全范围内。

另外,净负债率进一步下降10个百分点至45.4%,最难下降的“剔除预售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为74%,逼近70%的合格标准。

地产即金融,最关键也最难把控的是融资。

虽说融资受到调控政策重大影响,但维持销售收入和控制拿地支出,形成的公司基本面,仍然决定了公司的主体信用。

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的有息负债为3179.2亿元,同比减少86亿元,短期有息负债790亿元,同比减少172亿元。

长短债的置换,证明碧桂园再融资总量,没有受到重大影响,且2021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下降36个基点至5.2%。

总体融资量没有变化,融资结构仍有调整。

受暴雷房企影响,碧桂园信用债发行锐减,其中境外美元债发行122.4亿元,同比减少近50%;境内公司债发行189亿元,同比减少近15%。

不过,进入2022年,碧桂园在境内中期票据的注册,以及金融机构给予了诸多并购贷授信额度,均说明碧桂园融资环境的极大改善。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强调,2022年行业优质企业融资环境比较乐观,但碧桂园基于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和自身定位,还是会继续坚定地向三条红线转绿努力,不会继续加大融资额度。

正如从“增加销售目标”转变为“增加可动用现金”的策略,碧桂园2022年销售预期保守。

全年可售权益货值约6500亿元,预期去化水平为70-75%。

碧桂园总裁莫斌强调,展望2022年,房地产依旧是社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目前三稳方向的指导前提下,政策、融资、信贷都将得到边际改善。

“碧桂园目前状态仍是开源节流、保现金流、保三道红线,做正确和确定性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包括做有现金流的利润,确定性的事情就是控支出、调结构、保资产。”

碧桂园没有赌性,是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之幸。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好猫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