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新增腰斩、不良飙升:信用卡后势如何发展?

过去1年,信用卡有哪些看点?

作者:苏筱芮

来源:麻袋研究院(ID:madaiyanjiuyuan)

近期,上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陆续披露2019年年报。

麻袋研究院对信用卡年报中的业绩指标进行了梳理,覆盖主体包括6家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以及6家股份制银行。下文将就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金额、透支余额、不良率等主要指标开展简要分析。

发卡量:多家银行累计发卡数超亿张

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我国发卡量保持稳步增长,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约8%。

根据图1所示,年度新增发卡量最多的为中信银行,新增数量达1626.81万张,相比2018年排名第一的1800万张级别而言有所下降;此外,农行、平安、中行、建行等亦保持了1000万张以上的新增发卡量。

微信图片_20210514143130.jpg

累计发卡量方面,突破一亿张大关的5家银行均为国有大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发卡张数分别达到1.59亿、1.2亿、1.25亿、1.33亿和1.2亿。根据历史数据推断,股份行中的龙头——招商银行累计发卡张数也已过亿。

同2018年披露口径相似,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没有披露累计发卡量,而是继续沿用了流通卡数指标。截至2019年年底,两家银行的流通卡数分别为9529.99万张与6032.91万张。

尽管累计发卡量迈入亿张俱乐部的银行数量有所上升,但不可忽视的是,2019年新增发卡量仍在继续放缓。2018年,浦发、中信、光大等股份行的累计发卡数量上的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而到了2019年,这些银行的累计发卡增速遭到腰斩,仅在15%左右。

透支余额与消费额:同比增幅约10%

《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应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从增速近四成到两成再到现今的10.73%,三年间我国信用卡应偿余额的新增正在不断放缓。

具体而言,各大银行在透支余额总量上有所增加,其中建行已突破7000亿元大关;但在同比增速方面,各银行则降到了10%左右水平,交通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表1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514143137.jpg

从透支余额占银行个贷规模的比例来看,多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贷款)占个贷比重仍保持稳定,例如光大银行信用卡以38%的占比继续与2018年持平、民生银行信用卡2019年占比为31.56%,与2018年的31.96%的数据相差不大。

观察信用卡消费/交易金额,多家银行亦表现不俗,例如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以高达4.35万亿元的年度消费“战绩”继续独占鳌头,平安银行以3.34万亿元紧随其后,而交通银行则从去年的第二把交椅掉落至第5位,如图2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514143143.jpg

不良率继续攀升:仅1家银行下降

信用卡风险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表现出抬头迹象,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潜在风险逐步暴露。受宏观环境变化、银行主动采取战略收缩措施等影响,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攀升,如下表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514143153.jpg

数据显示,交通银行2019年不良率变动最为剧烈,同比增长了0.86%;招行、民生等信用卡不良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针对持续上升的不良率,招行表示源于共债风险等外部因素影响:“前期现金贷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而更多银行就此采取行动,如交通银行提出,“报告期内,面对严竣的风险形势,信用卡中心采取主动出清风险的政策,适度减缓客户获取速度”;又如中信银行称,“针对疑似共债等高风险客户及信用卡套现等不合规用卡行为,开展专项侦测与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是目前观测到唯一一家信用卡不良率下降的银行主体。截至2019年年末,中信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89.48亿元,不良率为1.7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风险水平保持稳定。年报中,中信银行通过单独一整段内容介绍了其对信用卡风控作出的努力:贷前通过模型及策略的不断调优,严控共债客户通过率;贷中完善授信规则,实行差异化授信,并根据客户用卡及还款情况进行动态化授信调整;贷后,运用智能电催和关系图谱等创新技术和数据创新应用,提升清收效能。

信用卡2020发展预判

由于疫情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地推受限的信用卡业务遭遇“流年不利”,2020年的发展又会如何?麻袋研究院结合各银行年报信息,提出未来信用卡发展的三大趋势

  1. 金融科技的深化

各信用卡中心已陆续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在过去的2019年各项应用也密集落地,2020年亦将延续这一趋势:如平安银行推广AI智能催收、构建基于PaaS平台的信用卡新核心;又如中信银行自主研发了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再如招商银行打造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流量分发决策机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机器人、服务分析机器人、质检机器人等,覆盖了用户洞察、流量分发、服务交互、需求再挖掘、管理提升等五大模块。

2.跨界场景的加强

通过“联名卡”玩跨界,是信用卡传统营销方式之一;不过近两年来,跨界的玩法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联名领域,而是渗透到生活场景,尤其是线下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例如平安银行,通过深化“金融+生活”的理念实现一站式、场景化购物,先后与Costco、“饿了么”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流量打通、多样化场景融合,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又如中信银行;聚焦“吃穿玩乐购”等高频生活场景,面向全网用户全方位覆盖消费需求,打造开放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再如招商银行推出掌上生活App8.0版本,以“连接亿万人的生活、消费和金融”为愿景,积极探索拓展内容生态、品质电商、汽车生活等生活场景。

3.线上质效的提速

疫情期间的“暂停键”使信用卡地推人员陷入“停工停产”的状态,而获取申卡批复后不能有效激活,也使得信用卡新增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大幅度降低。业务智能化、线上化的改造声渐起。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文件提出: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近期,浦发银行APP“浦大喜奔”更新至6.0.6版本,新增“无需出门便能轻松在线激活信用卡”。据麻袋研究院了解,平安、交行、建行等部分银行信用卡已能通过手机APP,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线审核用户资质和激活卡片。未来,信用卡部分业务的“线上全流程”进度,或在疫情后得到进一步提速。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麻袋研究院”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