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中建抢跑,各就各位

放眼首都北京,央企星光璀璨,在地产界的基因序列中,无疑排在金字塔塔尖。西方情人节过后的第三天,2月17日,北京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收官,17宗涉宅地块共揽金480.2亿元。中建与中海“师出同门”,同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旗下。在北京,目前热门的中建一局、二局、三局、五局几位兄弟,频频出手抢占C位。

出品 | 凤凰网风财讯(id:fengcaixun)

作者 | 陈喜儿

放眼首都北京,央企星光璀璨,在地产界的基因序列中,无疑排在金字塔塔尖。

相比保利、金茂、华润、中海等“活跃分子”,中建显然低调得多。不过,就在房地产大洗牌的风口浪尖,这位蛰伏多年的隐形巨头也不甘寂寞,这两年启动了快进键,精准布局,在北京市场一触即发。

01 “凶猛”的中建系

西方情人节过后的第三天,2月17日,北京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收官,17宗涉宅地块共揽金480.2亿元。

最终与北京“终成眷属”的房企除了花了近百亿拿了三块地的绿城,还有中建系——中海地产57.4亿元拿下两宗地块,中建三局+兴创以35.7亿元拿下一宗地块,中建智地以8.1亿元拿下一宗地块。

中建与中海“师出同门”,同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旗下。中海地产的名号已经如雷贯耳,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相对低调的中建各局这两年也试图跻身台前。 

自2018年开始,中建系统旗下八个局也开始走出各局总部,加速全国布局,先后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温州、苏州等城市频繁拿地。在北京,目前热门的中建一局、二局、三局、五局几位兄弟,频频出手抢占C位。 

仅2021年一年,根据中建集团的年度报告,其新购置土地储备就达到1842万平方米,其拿地规模完全可排进全国前2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中建来势汹汹。 

在中建各局中,最惹眼的当属中建一局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平台中建智地。仅一个中建·京西印玥项目,就以累计1051套成交数登上2021年北京市新建住宅(含普通住宅、别墅、共有产权房)成交套数排行榜第一名。 

不仅如此,在去年三次集中供地中,中建一局先后夺得房山区拱辰街道0017&0019、0018三宗居住用地;今年2月,又一举拿下拱辰街道0045一宗居住用地。目前,中建一局在售的中建·京西印玥、中建·学府印悦,均为房山区的热门项目。

新盘还未售罄,新地已然上桌。

据中建智地官微,3月11日,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拜会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陈清,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抢抓京津冀发展机遇,推进房山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凤凰网风财讯了解到,此次会谈几乎拉上了中建一局负责开发业务的核心层,包括中建一局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宋志强,投资部/房地产事业部/城市更新部副总经理肖明滋,京津冀地区总部副总经理李琰,中建智地党委书记、董事长樊飞军等。

这波操作,不禁让人联想起兄弟公司中海“独霸”石景山式的深度布局,中建一局的“房山进行曲”也拉开了大幕。

凤凰网风财讯进一步盘点,从去年全年至今年初的拿地情况来看,中建系进击的脚步还远不止于此。

中建五局旗下房地产业务运营平台中建信和联手中建壹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去年一举将海淀东升镇两宗地收入囊中。

中建三局也不甘人后,在今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中,联合兴创拿下西红门地块,布局大兴区。

中建二局,早期开发的中建·国望府全城瞩目,成为抢占丰台的成名作。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旗下的中建京西建设,也在去年集中供地中夺得延庆区一宗棚户区改造地块。 

相比中海的广撒网模式,中建各局及下属投资公司采取了精准布局的战术。从分布来看,中建各局之间均为独立分公司,分别在各区发力,呈点状分布;从目前新拿地的总数来看,北京土地市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中国建筑。 

02 背靠大树好乘凉

言之凿凿且有迹可循,中建系正隐隐成为真正的“地产航母”。

这一投资建设了我国境内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的庞然大物,正在将触角伸向更细微的领域。 

对于背后的原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认为,目前施工类央企都面临产能过剩以及业务转型问题,向房地产行业转型是施工企业最可能的方向之一,此前各施工企业已在房地产方面有了较大规模布局。“疫情导致的施工业务受影响以及业务转型都是促使各局加大地产布局的原因。” 

另一方面,土地招拍挂规则的变化,也进一步加速了央企入场的步伐。 

过去,企业拿地资金大多来源于融资,业内俗称为“前融”。“前融”的劣势在于会抬高资金杠杆,但优势也很明显,企业在手资金的自由度会相对宽松。“前融”市场的出现一度让信托、私募、基金公司等融资通道成为民营房企的“香饽饽”。 

然而,随着集中供地成为主流,相关部门对企业资金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必须使用自有资金拿地,就把资金规模较小、现金流不充足的企业划在门槛之外。 

这对民企而言是“坏消息”,而对本身资金充足、融资成本偏低的央企则全然相反。 

以北京为例,在竞买条件方面,2022年一批次较2021年更加严格。今年2月份挂出的18宗地块,共有6宗地块设置了高标准方案评选环节,11宗地设置了“高标准住宅建设+摇号”的竞拍方式,9宗地块设置了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

更为“苛刻”的还在于,购地资金审查方面,明确要求竞得人在缴清全款后2个工作日内,提交《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竞买资金来源情况申报表》及相关附件资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购地资金《审计报告》。上述申报表需经有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


那么,资质、融资兼优的中建系,在土地市场上赢得大满贯也就不足为奇了。土地之战,自然而然成为国央企之间的强者盛宴。

同时,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房企对当前的拿地窗口期更为重视,原来的抄底逐渐演变为抢地,中建出手也是情理之中。

大举布局北京,或是为全国化战略打头阵

中建抢跑,各就各位。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扒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