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多维度发力 多管齐下:兴业银行持续擦亮“绿色金融”名片

绿色金融是近年来银行业的发展重心之一,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绿色金融是近年来银行业的发展重心之一,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多家领跑银行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模式,加强绿色信贷支持,升级绿色金融服务。

在绿色金融领域,兴业银行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佼佼者。有券商在分析报告中对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领跑优势直言不讳,称其“已领先(股份制)同业半个身位”。

“绿色低碳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将有力推动金融业迈上‘第二增长曲线’。金融机构应胸怀‘国之大者’,认清大势所趋,以资金融通、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独特功能,积极担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职责使命。”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发展与金融平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顶层有设计,制度有配套,产品线齐备。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形成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绿色股权投资等在内的集团化综合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绿色金融业务也在集团综合经营优势的支撑下迈向更高台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累计投放绿色金融融资3.68万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1.39万亿元,服务节能环保客户达3.8万户。

勇立潮头

擦亮“绿色银行”名片

Y

2021年,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提出,持续擦亮三张金色名片: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其中“绿色银行”这张名片最老牌、辨识度最深刻、同业领跑优势也最为明显。

如上文所及,截至去年末兴业银行录得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39万亿元,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增长了19.98%。其中,45家一级分行中,超千亿规模3家,超百亿规模33家;符合人民银行口径的绿色贷款余额4539.40亿元,更是较上一年末增长了42.11%。

业绩背后有体制机制驱动,也离不开兴业银行对绿色金融的多年坚守。

早在2009年,兴业银行就在总行层面成立了“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格为一级部门“可持续金融部”,也就是多年后被更名为“环境金融部”、“绿色金融部”的机构母体。新改革中,绿金部与大客户部合署成新格局。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在兴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中也一以贯之占有突出位置。该行编制的2021-2025新一轮五年规划再次坚定打造“ESG表现突出的绿色银行集团”,也再下绿色金融“军令状”:争取到2025年全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数突破5万户。

新五年规划中,第一年的“成绩单”已揭晓。依靠多年来打造的“商行+投行”模式优势,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跑出加速度,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里兴业银行通过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私募债权等方式实现绿色投行融资规模1156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绿色非金债券承销规模达到了307亿元,继续领跑同类型银行。

实际上,兴业银行的绿色基因根植已久。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率先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并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战略核心业务,逐步构建起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如今,“双碳”正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绿色金融有望实现“量质齐升”。业内的共识在于,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同时助力高碳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融资充分性和均衡性。而在迈向“双碳”新起点中,兴业银行同样跑在了前面。

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

倾斜信贷资源

Y

实现“双碳”目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紧跟国家“减污降碳”战略目标,过去一年来,兴业银行聚焦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积极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红利,加大对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助力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业务在全国铺开,推动乡村绿色清洁转型。

比如,去年10月,该行落地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用于5.95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贷款金额1350万元。这一创新的碳减排“挂钩”模式,将贷款利率与项目发电量,即碳减排量挂钩,设置分档利率,根据实际发电量对项目贷款执行优惠利率。

另外,兴业银行还于去年发布了《关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业务模式与工作要求的通知》,要求发挥绿色金融集团化管理优势,大型客户部、绿色金融部联动整合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与并购形成一揽子业务需求等。多措并举之下,截至去年末,该行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大幅增长至758.93亿元,较年初增长92.38%,远高于绿色贷款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还运用“商行+投行”的特色模式服务了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行业龙头,打造光伏生态圈。多措并举之下,去年末该行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增长至758.93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92.38%。

另在“减污”领域,兴业银行借助在污水治理方面的专业经验,落地多笔农村污水治理、流域治理项目,为乡镇农村生活、工业用水提供清洁水源。

在贵州省天柱县,“母亲河”鉴江两岸青山相对,清澈的河水顺流而下,当地倾力打造的三十里水景长廊,已建成漂流系统、慢行步道、半岛公园、非遗文化园等旅游项目,成为游客休闲游玩的佳处。在兴业银行贵阳分行11.7亿元资金的支持下,这条过去河道堵塞、水质污染、驳岸冲刷的“问题河”,变成发展旅游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河”。

在福建漳州,为支持漳州龙海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兴业银行主动对接当地政府部门和项目业主,量身定制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为项目提供7.6亿元贷款,有力推动了农村水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要治水,找兴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兴业银行为长江大保护沿线13个省市环境治理类相关企业发放绿色融资902.2亿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金融业务落地301.99亿元,同时创新业务模式支持重点湖泊水系的环境治理。

创新碳金融产品

多维度参与碳市场建设

Y

在全国碳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金融属性的融入必不可少。在业内人士看来,引入包括碳期货在内的碳金融衍生产品机制,吸引多元金融机构广泛参与,能够强化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

对于兴业银行来说,与碳金融领域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该行就开始研究国际碳市场,独立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涉及碳交易前、中、后台国际碳金融综合产品服务。

在这一基础之上,兴业银行高度重视碳金融业务,围绕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碳市场基础金融服务、碳金融产品创新和碳市场“交易+做市”三个层次的碳金融业务布局。

一方面,发挥金融市场优势,以碳金融市场建设为契机,对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注册登记和清算结算平台,开展清算结算服务;与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布局全国碳市场建设,在碳交易、碳金融创新、服务绿色转型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另一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商行+投行”并举,在碳金融以及生态价值实现方面开创了诸多“首单”:承销首批“碳中和债”,推动落地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款、首笔在“中碳登”备案的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全国首笔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的碳汇贷、全国首批碳中和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首单权益出资碳中和债、首单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等,有力推进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完善碳金融产品体系。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发挥“融资+融智”作用,加快碳权、碳汇资产布局,落地碳中和债券、全国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湿地碳汇质押融资等多笔具有“首单”“首创”意义的业务,在多个重点地区批量开展碳排放配额质押业务;参与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方案制定,与多省份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积极服务地方政府绿色金融政策和制度设计,增加公司获取绿色产业优质客户、优质项目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参与编制了《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标准》(下称《标准》),它是国内首个对碳源碳汇进行科学精准监测的团体标准,具有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另外共同参与编制《标准》的单位还包括中科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华为、北京林业大学、中金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

“本次参与《标准》制定,是我行积极服务‘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创新,助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支持福建做大做强绿色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超越动能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此外,兴业银行还率先采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立即实施气候中性”倡议,提出2030年前实现集团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开展集团“碳排查”工作,推动实现自身运营减排。积极开展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累计对1592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项目919笔,所涉项目总投资约3.85万亿元。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愉见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