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债务置换将再来,化解债务迎契机

更大规模的“开明渠、堵暗道”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在2019年末,持续数年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经初步得到管控。但是,在疫情之后,这个趋势再次出现了变化;在积极财政与疫情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地方债务风险再次悄悄滋生,形成了不少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降息预期仍在,未来资金面可能再次出现一定的宽松,使得地方债务置换再次成为可能。化解地方债务的契机,或许将随着债务置换再次来临。

债务当头:化债必先置换

在今年的积极财政和货币宽松下,地方债务的压力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地方债的发行创下新高,专项债的风险也正在悄悄冒头;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且由于地方财政的高度紧张,非标融资的规模也有回升之势。

由于原本的地方债务规模就处于高位,在债务的进一步增长下,无论是地方债还是融资平台,未来数年的偿债压力都不小,导致潜在的债务风险开始攀升。这一点在财政收入不高、行政层级较低的地区显得尤为明显;近期债市的一些消息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地方普遍依赖借新还旧的情况下,一旦新融资收紧,那么债务风险很快就会出现;因此,地方债务问题又到了不得不处理的时候。

如何处理地方债务问题?实际上是控制风险,保障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不出现政府信用风险;至于债务规模的问题,只能交给时间去解决。因此,债务化解的核心总是在于置换;通过债务置换解决一部分债务期限不匹配导致的流动性问题,以及适当降低成本。

因此,在如今的大环境和地方债务压力下,新一轮的地方债务置换即将再次出现;既是解决潜在的风险,也是缓解地方财政的紧张、释放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的能力。

债务置换:从行政到市场化

如何实现置换地方债务?在2015年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后,财政部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的方式对存量债券进行置换;此后,在2019年推动国有银行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进行市场化债务置换。从这两次置换的变化和改革的方向来看,如今我们的债务置换已经从行政式转向了市场化。

因此,未来新一轮的债务置换必然将是继续市场化的;在政府与监管对政府和融资平台债务进行梳理和认定后,即可通过市场化、半市场化的模式来化解债务。

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如今,财政部已经下达了2020年全部的地方债发行额度,使得地方债券的发行再次出现了小高峰。虽然项目收益专项债发行速度很快,但值得注意的是,专项用于补充地方中小银行的2000亿元债券额度仍然一分未动,仍在筹备中。

之前财政部要求,用于中小银行资本金支出的专项债券要求根据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状况及处置需要,因行施策,细化确定实施方案和支持方式,不搞“一刀切”,逐行评估、严格把关,成熟一家做一家。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许多地方正在推动省内的中小银行进行合并,通过兼并重组、补充资本金来化解风险和理顺管理体制。

由于地方中小银行也是地方债务的主要持有人,在重组、政府出资充实资本金的情况下,统一实施置换地方存量债务,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既解决了中小银行的资产与风险问题,也化解了地方政府和平台的短期压力。

非标转标:财政统筹大趋势

虽然财政部屡次要求地方严控债务的增长,但从当下的财政收支结构性缺口和支出压力来看,举债仍然是必须的。因此,在经历了数次屡禁不止后,监管的思路也正在改变;从要求表面上的不新增政府债务转变为“非标转标”,看得见的债务总比看不见的要好得多。

因此,近期发改委积极支持县级平台信贷、发债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积极的“非标转标”信号。在监管的不断成熟后,虽然融资平台纷纷摘帽、名义上不再属于政府债务;但一级政府、一级平台的架构已经形成,不如让财政统筹再进一步、延伸到国有资本管理领域,全方位的管住地方债务风险。

如此看来,一次更大的“开明渠、堵暗道”工作很快就将再次开启;新一轮的地方债务化解迎来了契机。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