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

    400+产业端、资产端、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

城投债必然违约的逻辑和百年一遇的投资机会

城投债已经会分化并且必然会出现违约。其一,某些城投债已经出现一二级倒挂。既然市场已经接受了城投债的折价及其背后的隐含风险,那么城投债在未来就必然会违约。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最近和兄弟们聊起增量业务来总是很寡淡。因为市场环境如此,单纯从落地概率上来说,已属鸡肋。再考虑到风险的话,就更索然无味了。

所以谈话往往进展的很干脆,场面大致如下。

A:很聊的来,什么时候合作一把呀?

B:深感荣幸,找时间具体碰一下。

A:啥时候?

B:a thousand years later...

(二)

川信被正式托管了。这几天陆续收到了不少消息,但未做共享。

原因在之前被删的几篇文章中都分析过,对未来的走势也预判过。知识星球里有存稿,回顾即可。

目前看,与预判情况基本一致。简单提一句评价吧:

正式托管是中性的,不代表会有好结果也不代表会有坏结果,只是代表结果会加速到来。

如果不再博弈,说明几方都已经放弃了能动性,还是公事公办吧。而公事公办,一定不是最优的结果。这就是囚徒困境。

投资人群体做的是对,还是错?无法评判。求仁得仁,至少有个结果,也了却一桩心事。买理财产品的普遍是中产,风吹日晒的四处求援请命,生生把自己搞成了弱势群体,让人心疼。

未来还有谁可能成为下一个“川信”?

从目前来看,高风险的几家,会不会出事,更多的是取决于募集能力,即流动性管理的能力,把希望交给未来。也因为募集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凡是产品底层不够清晰,募集成本越来越高,期限越来越短的,尽量谨慎些吧。

不能说人家不好,但作为个体,可选择的范围很广,确实没必要为了多赚个50bp,就去赌命。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三)

之前路边社有人造谣,我要在黄浦江边倒立吃榴莲。

不是我,是D总。

但D总的逻辑没有错,我也非常认可和佩服。之所以赌输了,在于低估了小绵阳省领导们的大局观。

今天出了一则消息,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担当。

三胞集团债务重组结果出来了。采取了“地方政府+央企站投”的模式。

通过协议重组,三胞集团【不破产不逃废债、不打折不赖帐】,尽最大努力尽早完成债务清偿。

债务重组后三胞集团法律主体不变,仍将是一家扎根于南京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胞都稳了,S家自然更没问题。

通过三胞集团的案例,我们可以推导出S家的一些可能的后续动作:

其一,“地方政府+央企站投”模式2.0。不管如何,国资要进场了。

其二,聚焦主营业务并且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非主营业务的部分,逐步剥离,市场化处置,服务于化债。

其三,全部债务足额兑付。金融机构共克时艰,地方银行勇于担当。

其四,依然立足于南京,肥水不流外人田,皆大欢喜的结局。

以上纯属个人瞎猜,请勿对号入座。站在个人的角度,有点想搞些S家的折价债券了,真香。

(四)

今天有两则导向型很明显的消息。

第一则消息。

易主席主持的证监会党委会提出:

“三是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第二则消息。

央行参事室主任纪敏提到了一个观点:

在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养老金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导鼓励资管产品逐步增加权益投资、信用风险债券投资比重。

第一则消息是鼓励储蓄向投资转化,散户是未来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

第二则消息是鼓励资管产品提高权益投资和【信用风险债券】的投资比重。

我理解,信用风险债券,就是高收益或者具有高收益预期的债券,就是打折或者具有打折预期的债券。

聊完消息面,谈谈我最近城投债的思考。

先斩钉截铁的下论断:

城投债已经会分化并且必然会出现违约。

逻辑有三点。

其一,某些城投债已经出现一二级倒挂。

一级综合成本不超过9%,但是二级打折后的收益都到20%以上了。

既然城投债券已经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折价交易,那么就说明市场已经对违约产生了预期,并且这个预期已经price in到了债券价格里了。

既然市场已经接受了城投债的折价及其背后的隐含风险,那么城投债在未来就必然会违约。

市场都接受违约了,如果发行人自己不违约,岂不是很吃亏?

其二,打折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存量问题。

从现实角度出发,某些城投连利息都支付困难,更不要提偿还本金了。

只有债务打折减记,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当年四大AMC来过一轮,不过当时体量小。而现在债务体量太大了,只靠财政加杠杆是吃不下的,只能以市场化出清为主,财政支持为辅。

当然,不打折的办法也有,就是债转股,然后时间换空间。

但我觉得,对于中高风险区域的某些城投,不少投资人是没有信心一起债转股和共克时艰的,他们宁愿认亏,打折走人。

其三,城投的风险在向地方银行身上转移。

人行可以给银行加杠杆,地方zf再协调属地银行参与城投公司化债。

但是,万一闹出窟窿,人行是不兜底的,人行作为债主也不应该兜底。只能是股东也就是财政给兜底。如果地方财力吃紧,那么只能是中央财政给兜底。

名声都让别人占了,吃亏的都是自己,这谁受得了?

站在财政的角度,个人判断,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监控不会放松。恰恰相反,除了对城投债务纳入监控,国企债务也应该纳入监控。毕竟,不管城投还是国企,背后都是地方zf隐含信用。

财政要想不背锅,只能优先市场化出清,而财政仅对出清的烈度起到把控的作用,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某些城投债券打几折合适?

市场供需两端会慢慢达成一致并筑底成功,然后就是艰难的有限烈度区间内的相互妥协。

出清的阶段要多久?

不知道。不轻易判断市场底部,但密切关注市场信息。总之,先进场的吃肉,后进场的买单。

以上就是我对某些城投债必然违约的判断,以及完全确认,在控制烈度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高收益的打折城投债券,具有百年难得一遇的投资机会!

只要底仓足够分散,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信用主体都进行适度覆盖,那么这笔投资,就是在与中国经济共进退。

因为是折价接的,所以安全垫要远远厚于那些在一级市场买债的银行。这本身就是双轨制的低风险套利。

前述套利逻辑,11月份时,会员群里的老司机们产生过一场大讨论。

兄弟们越聊越激动,本来就是吹吹牛的,最后都撸起袖子来准备干一票。仅仅用时15分钟,就凑满了首期份子,随后成立了高收益债券产品。

投资逻辑虽然简单,投资方法论却知易行难,核心思路是“信息+刷脸”。

通过各自长期积累的城投和地方zf资源,对每只债券折价背后的原因进行摸排调查和长期追踪,以控制风险。

通过各自长期积累的机构资源,臭不要脸的兑点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小单。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 远东猪肉贩
    远东猪肉贩

    大佬能不能评论一下哏儿都TD

    2020-12-24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