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宏观政策加码,地方债扩容可期

随着近期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宏观政策再次出现了变化。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随着近期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宏观政策再次出现了变化。一方面是上周五的政治局会议定调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另一方面是今日央行会议提出的“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在这两项核心政策出现变化后,今年财政政策的加码力度完全可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尽管今年1-2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1.2万亿、创下新高,但在着眼宏观、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下,地方债仍有进一步扩容的空间:

显性债务率不高,仍有发力空间

虽然地方债务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实际上的地方债务率并不高,主要债务矛盾还是在政府隐性债务与城投债务等政府性债务领域。财政部在去年末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到: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46.55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GDP数据101.6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衡量整个政府债务水平的负债率指标是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这就意味着,以地方债券形式存在的地方债务还有一定的发力空间;财政部发言人也提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无论是负债率,还是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指标,由于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测算这个指标的分母是在不断增长的,这样也为我们防范风险和实施宏观调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并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债务率也有一定差异,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整体债务率水平仍然偏低,并且这些省份与当前的区域发展战略高度重合,有充分的发力空间;因此,在控制债务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债务率较低地区适当提高债券规模来促进债务工具的进一步发力,仍然拥有较为充裕的空间。尤其是在当前整体预期进一步下降,外部环境不确定增加的当下,地方债务率的局面提升,显然是有利于跨周期调节等宏观目标的实现。

继续“隐债置换”,调整债务结构

由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有所加大,地方债券的扩容不仅有利于新增投资,还有助于加速当前的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通过加大地方债券的发行规模来帮助地方政府调整债务结构,通过增加显性债务率来降低长期的债务风险与举债成本。

在去年末,财政部就提出将“上海市、广东省”作为“全域无隐性债务”的试点地区,在省级行政区的范围内率先形成“隐性债务清零”,对市场形成示范效应。近期,又可以看到多个省份在省内选择地级市或者个别县、区作为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地区。这意味着,在宽财政的总体政策下,财政工作的重点在增加支出方面较为谨慎,而将更多的空间用于改善地方债务的情况;持续关注潜在的风险问题,以及维持地方财政长期的稳定性。在阶段性的窗口期内,再融资债券支持隐性债务置换的力度可能持续加大,并在下半年支持更多的地区降低隐性债务,实现债务风险的进一步降低。

专项债持续发力,撬动投资可期

在年初的地方债券发力中,地方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占据了发行主力,在短短两个月中突破了万亿大关。并且,专项债券作为一个特殊的工具,不仅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支持地方基建项目,还可以通过管理细则的调整来持续撬动社会投资;在宏观政策需要的情况下,专项债券的配套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专项债券的用途也有望进一步放宽。

因此,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以及配套融资有望受到持续的鼓励;扩大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也有望通过转向其他资本性支出来进一步为地方政府需求提供资金来源。

在“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旨要求下,地方专项债券的发力空间也有望随着地方债券的扩容进一步增强;新一轮政策的力度,值得期待。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