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懂海的厦门,最靓的高崎

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美丽中国。

作者:1/6图片工作室

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美丽中国。

要建成海洋强国,首先就要让更多人了解、认知海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深情嘱托。懂海,是打开海洋强国之路的第一把钥匙。


01 海之子,厦门

中国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孕育了众多临海之城;每一座城,都有自己与海洋的独特故事。

▼ 青岛的海岸线


在山海相逢的祖国东南,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海洋之城。

她因海而生,因海而美,没有海,便没有这座海上花园;她始终向海进发,在潮涨潮退中呼吸着命运,在帆起帆落间创造着奇迹;她深爱海洋,将海的故事写进生活,融入衣食住行,街头巷尾。

这座城市就是厦门。

▼ 厦门城市鸟瞰


海洋是厦门的生命,千百年来与海的相伴相生,让厦门诠释出了与众不同的海洋风情;厦门也无愧为海的女儿,海洋造就了她的城市气质,她将海洋融入了城市基因。

可以说,没有一座城市比厦门更懂海。

▼ 位于福建省的厦门区位示意


02 海之美,不止于景

海景,是所有滨海城市的名片和底色。有的海如青岛,是背山面海中看海陆相对;有的海如三亚,是海天一色中寻海角天涯。

▼ 三亚的海岸线风貌


厦门亦不缺上天偏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365天都可以看海。

这里「山峰拱护,海潮环涌,扶舆磅礴,形势奇胜」,一如明代诗人池显方的盛赞「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

▼ 厦门城市风光


▼ 鼓浪屿三角梅开


但厦门海的美远不止于此,厦门人更懂得如何「让美更美」。

厦门人不断探索海与城的关系,以热爱灌注匠心,让城市与海形成真正的「默契」,造就了厦门岛、湾共景间极致的海城交融,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 厦门城市海陆格局


自80年代以来,在商业开发与生态保护之争中,厦门选择成为海洋不遗余力的守护者。

环岛路跨海架桥,内湾退塘还海,打开海堤引水入湾,让五缘湾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活力迸发的「城市会客厅」。

▼ 五缘湾湿地公园夜景


清淤筑岸、搞活水体,让筼筜湖从垃圾遍布、杂草丛生变为了如今碧波横卧、白鹭旋翔的「城市名片」。

▼ 筼筜湖


厦门坚守着「海陆环境同治」的生态理念,逐步成长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心中的「海上花园」。

而面对有限空间的城市扩张,厦门又通过海陆整体谋划、跨岛发展,逐步构建起了海湾型风景城市框架。

如今杏林湾、马銮湾等多湾环抱,厦门实现了真正的引海入城、海城交织,也成为了祖国少数有「海湾」的城市。

▼ 厦门海湾分布示意


厦门人也始终积蓄着文化的沉淀,以人文涵养美景,让海洋予城市以蓬勃生机,形成了「文」「景」共振间精致的人文美学。

文人墨客在厦门「诗意的栖居」,让厦门的海总藏着诗与远方。

有唐代文士陈黯在筼筜湖畔山脚隐居,海边垂钓,为诗作文,授徒传业,留下「金榜钓矶」的典故让后人得以领略当年情境;

有诗人舒婷在鼓浪屿中华路13号想着桅船咿呀写出「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 鼓浪屿岸线


传承、兼容并济,则进一步丰富了厦门的人文内涵,开创了「穿西装戴斗笠」嘉庚建筑潮流的厦门大学,以嘉庚楼、芙蓉湖、情人谷成就了中国最美校园。

▼ 厦门大学芙蓉湖畔嘉庚楼群(来源:pixabay)


而洋房别墅与红砖大厝比邻,以「万国建筑博览」著称的鼓浪屿,则吸收近代西方文明之美,彰显了厦门的开放多元,成为与青岛八大关、澳门历史城区并肩的魅力之地。

▼ 鼓浪屿的万国建筑博览风貌


这些海陆之间书写的情话,让厦门海城处处蕴藏人文韵味。于是也受到读海文青的追捧,看到海的时候,总能想起厦门。

03 向海进发

1922年,「厦门号」福船远航千里,以其造船工艺之精良风靡世界,被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叫「Amoy」的厦门。

▼ 厦门号老照片(来源:searcharchives.vancouver)


这是厦门懂海的另一侧面,不仅懂海之美,更懂用海之力,自始至终,厦门都是一座「向海进发」的城市。

厦门从不将海洋视作大陆的边界,由古至今,闽南人善渔业、习水事,造福船、拓航线,是中国最有海洋冒险精神的一群人。

他们在一次次走向海洋中读懂海洋,又在与海共生中孕育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 1850年代繁华的厦门(来源:Wikipedia)


闽越先民依托蜿蜒的海岸线,很早便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向上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山海经》中就有「闽在海中」,闽人「以海为田」的记述。

▼ 沙坡尾,老厦门港源起之地


他们煮水成盐,凿木成舟;他们以渔为生,变海洋为蓝色粮仓,却也在与海洋生灵的相处中知悉了「取海有度」的渔业智慧,「延绳钓」即为见证。

将鱼逐一捕获,上岸后鱼依旧存活,与网钓比,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鱼类资源的繁殖。

这一古老的捕鱼法最早为闽南渔民的独门绝技,后由讨海人传至东海、日本等地,至今仍作为重要的非遗文化在厦门延续着生命力。

▼ 20世纪初厦门港延绳钓渔船作业(来源:thepaper)


宋元时期,闽南人「闯」远洋,拓航线,开展海外贸易,则开启了以海上丝绸之路联结的东方航海时代。可谓「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厦门港也因「遮风避浪,水深港良」而承宋元盛世,成为明清之际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 如今的厦门港务海通码头


明代《大同赋》中描述厦门港「旁达西洋,商舶四穷」,彼时商贾云集,建筑荟萃。

千百年间,闽南人制造的「福船」不仅载着青瓷、功夫茶迎来送往,亦带着东方大国的技术、文化东渡西行,交往番邦异域。

海上贸易的频繁往来,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让厦门自古就有着发达的商贸基因与包罗万象的摩登活力。

▼ 海沧保税港区


善造船的闽南人,也在出海的实践中通晓水事,在一次次远航与归来中,将拼搏冒险的海洋精神与向心凝聚的大陆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家国情怀。

据考证,跟随郑和七下西洋的两万余名船师、水手中便以闽南人居多,这其中还包括与郑和同列正使的王景弘。

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台湾,对抗海权帝国,带领的也是一支以闽南子弟兵为主的水师。

▼ 郑成功雕像(来源:pixabay)


▼ 高崎村国姓井遗迹


数百年过去,2012年由厦门航海爱好者组成的新「厦门号」无动力帆船队,又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球旅行。

在祖国的最南端曾母暗沙,船员们将写有「大国雄风、永镇海疆」的铁锚抛到海底,以身体力行宣传南海主权。

古往今来,闽南人在乘风破浪中诠释了「爱拼才会赢」的勇气与「海纳百川」的胸襟,创造了中华航海文明盛世,也把东方航海文明勇于探险、和平共荣的精神带向了世界。

▼ 厦门城市夜景


斗转星移,正是这份航海精神的内化升华,造就了现代厦门「包容开放,敢闯敢拼」的城市创新基因。

▼ 厦门火炬高新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 集美-厦门软件园


美图、4399等一批厦门本土创新企业上榜百强,全球首个5G全场景智慧港口在厦门远海码头落地,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从厦门金龙客车生产线驶入园区……

▼ 同安现代服务业美峰片区


▼ 厦门环东海域浪漫线上的金龙自动驾驶巴士


正如「厦门号」船长魏军动情说过的那句「当你升起了船帆,就看见了整个世界」。厦门枕于大洋,乘风破浪,立于大陆,向海而生。

04 海潮生活

一座奔赴远洋的城市,自然更不吝将海洋带入生活。如果说厦门人的海洋意识是源于由古至今的海洋实践;那么厦门人的懂海,则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

「民以食为天」,自小被海风吹大的厦门人,首先将「吃海」视作最重要的课业。舌尖上的厦门,便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吃海记」。

▼ 诱人的厦门海鲜盛宴(来源:全景网)


自明朝海洋捕捞业发展,厦门已成为渔获集散地,从玉沙坡到东渡到高崎渔港,传承至今。

▼ 厦门至今仍传承「送王船」的渔民风俗


总有一手渔获,上岸即上桌,让厦门人形成了对时令与新鲜的执念。

因此,厦门人最讲究海鲜的天然本味,喜用酱油水等朴素方法烹饪,于是才有了白灼章鱼的滑嫩爽脆,巴浪鱼的细腻肥美。

▼ 新鲜渔获挑选


而懂海之人的吃海,不仅是吃味道,更是吃故事。厦门人吃海,不是啤酒小龙虾一股脑儿下肚,而讲求琢磨赏味,于餐饮习俗中烹煮焦虑、悟化人生。

▼ 琳琅满目的海鲜市场(来源:全景网)


于是有浒苔春卷包裹山情海意,蚵仔煎系住乡愁、浪子情音,仿佛一口下肚,远行游子便也听得「万里涛声到枕边」。

今时今日,厦门渔港巷弄接踵的人群中总不乏好味而来的「老海仙」隐于闹市,你若对视时问句「里呷美」?他定会回你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

▼ 巷弄里的海鲜美食(来源:全景网)


近水楼台的厦门,开启并推动着中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发展。

194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2015年厦门大学又建造了自己的「嘉庚」号科考船,成为首所拥有全球级科考船的综合性中国高校。

而诞生于厦门、中国最早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则是拥有国家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 位于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也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


懂海的厦门,将这些海洋科学扎根于生活,「从娃娃抓起」,将这份探海事业融入儿童、教育、见学和娱乐之中。

「帆船研学」「红树林生态研学」「嘉庚号海洋大讲堂」「蓝色市民计划」……各类海洋科普研学教育孩子从小懂海、爱海、亲海、研海,享受家门口的海洋知识宝库。

由厦门大学携手新浪共建的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则首次由顶尖科研机构与权威媒体联合致力于创新海洋科学传播。即使是硬核的海洋产业,也看到了这种生活基因的植入。

▼ 厦门大学俯瞰(来源:Wikipedia)


聚焦海洋保健产业、深耕海洋23年的金达威,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辅酶Q10生产企业,连续多年市场占比超过了50%……

05 离海近、离心更近

懂海、懂美、懂生活的厦门,俘获芳心无数。海城之美已成为了厦门最靓丽的名片,带来了庞大的游客基础。据统计,2019年有一亿人次游客为美丽的海城而来。

▼ 和平码头


▼ 曾厝垵


▼ 中山路步行街


向海进发后一衣带水的闽台归心,则催生了厦门的现代化与鼎盛繁荣。据估算,有80%至90%的近代厦门民族工业资本,来自于华侨的民间投资。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学村、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厦门大学;厦门第一条公交线、第一部电梯是闽商华侨投资建设,厦门的旅馆、餐饮业也由于华侨的往来出入而得以蓬勃发展。

▼ 集美学村


这一切,最终成就了万国商贾的事业理想。

2019年厦门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649.0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7.5%,其中尤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势,一批批海洋新兴企业已崭露头角。

▼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探索人工智能在海洋领域研发和应用的厦门罗普特,凭借智慧海洋管控系统夺人眼球,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国内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鲎试剂生物科技公司也从厦门出发,走向了国际舞台……

新兴的海洋科技,已由厦门人带入自己乃至全国人的生活。「沧海云帆耸,天涯纽带长」,如今一趟趟中欧(厦门)班列、远洋货轮、洲际航线交汇厦门,连接四海,通达五洲。

▼ 厦门是「海丝」「陆丝」交汇枢纽,「海丝」支点城市


投洽会、金砖会晤、海峡论坛等会议会展也在厦门召开,彰显大国风范,推动着内外沟通交流、协作共赢……

▼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06 在高崎,遇见整个厦门

在厦门湖里区西北岸线上,有一段弧形突出的海岸——高崎渔港,300年前郑成功的屯兵营寨,开启了近代厦门的序幕,也浓缩了厦门的海洋全景。

▼ 高崎渔港区位示意


▼ 高崎避风渔港


海城之美与绝美落日相遇——祖国海岸线向东,能看落日的地方寥寥无几,在高崎渔港却藏着城市中看海上日落最好的地方。

▼ 高崎渔港港池落日美景


白日里,开敞的湾区对景在此一览无余:看渔帆往来不绝,宝珠屿袅娜屹立;望天际错落有致,杏林湾顾盼生姿。黄昏将近,渔舟唱晚,暮色余晖洒金海上,又有着令人失语的美丽。

▼ 高崎渔港暮色


城市精神与航海记忆在此承载——高崎社的海堤公园里,铭记着厦门建设者顽强的海堤精神与中国建筑史上的惊人壮举。

▼ 1957年的高集海堤(来源:Wikipedia)


郭沫若曾赞道:「岛今成半岛,宏伟见人工」,跨海建造的高集海堤,成为了当时厦门岛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让这座小岛重获新生,实现了真正的由陆向海。

▼ 海堤公园

海洋文化生活画卷在此展开——高崎渔港是厦门岛最后保留了渔船停泊、渔获上岸功能的避风港,有着鲜活渔业场景。

▼ 水产装载卸货


如今游人皆道「八市」好,却不知高崎的闽台中心渔港才是厦门海鲜的「出发地」、世界海鲜的「汇聚场」。

两百余种鱼鲍虾蟹,各国各类各种吃法,应有尽有。以龙虾为例,其交易量便占全国4成,彩电龙虾、波士顿龙虾、墨西哥龙虾……琳琅满目。

▼ 琳琅满目的龙虾


新鲜水产品又从此出发,通过厦门发达的海陆空物流体系,快速配送至全国各地,实现了从世界到餐桌,从深海到餐桌。

2020年海洋周期间首次举办的高崎渔港海鲜节,也让这里初步形成了集观光、餐饮、渔文化科普于一体的市民海洋生活新空间。

▼ 高崎渔港海鲜


海堤公园与纪念馆则作为首批11家「厦门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研学基地之一,通过「小记者团」等多条「深度游」文化研学线路,成为了厦门生动的海洋意识科普大讲堂。

▼ 海堤公园纪念雕塑


可以说,在高崎能遇到整个厦门。海洋强国需要懂海的厦门,最靓的高崎当仁不让!

致力推动海洋认知的高崎,将依托避风渔港,让魅力海岸回归都市生活;将依托自贸区,以海洋消费为锚点,拓展产业空间,打造未来版「渔人码头」。

▼ 高崎渔港景色


让更多海洋之子在鹭岛北部安营扎寨,面向海洋经济更科学、更广阔的未来,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厦门力量!只要心系海洋,便能听到涛声澎湃!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丈量城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