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路高歌、风光无限。
作者:观点地产新媒体
来源:观点(ID:guandianweixin)
曾经一路高歌、风光无限。
观点地产网 黄昏已到,被念叨了几年“光明不再”的泛海控股,终究还是到了被拍卖抵债的地步。
5月17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近日通过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查询获悉,其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将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6月14日10时至2021年6月15日10时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本次拍卖标的物为中国泛海持有的泛海控股2.94亿股股份,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的5.66%,该股份已被冻结。拍卖分为五笔,每笔拍卖标的物均为泛海控股股份5880万股,分别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的1.13%。
尽管公告强调此次司法拍卖事项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影响,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解决泛海控股的债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该等拍卖原因为司法裁定,一般而言,公司资不抵债之时,便会有相关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而法院会裁定以拍卖公司股份等方式进行抵债。不过,泛海控股未在公告中披露更为具体的事由。
不难联想到,自今年以来,泛海控股连连遭遇的追债行径。2月,泛海控股武汉公司被中英益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追讨13亿元债权。后于4月,因未清偿完20亿元融资款,泛海控股武汉公司名下两地块被查封。
屋漏偏逢连夜雨,掌控泛海系三十多年的背后大佬“卢志强”,或许也始料不及。曾经的一路高歌、风光无限,换来的只是在时代更迭变化中坠落神坛。
尽力弥补之措
当时称尚未收到法院相关冻结文书材料,但冻结起始日为今年4月14日,一环扣一环。
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泛海控股股份37.01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1.23%。
加之此次最新披露的质押数据——上述股份累计质押35.23亿股,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67.80%;而被拍卖的2.94亿股,已被冻结,占总股份数5.66%。
以此计算,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已超过80%。据称,控股股东质押或冻结比例过高会引发控制权转移和再融资风险,控股股东的风险有可能传导至上市公司。
泛海控股的资金风险较大,这是摆上台面的事实了。在去年巨亏46亿元之后,关于泛海控股资金问题的讨论不断发酵。根据2020年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6亿,同比增长12.2%;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上年同期为10.9亿元,转盈为亏。
在2020年报中,泛海控股将其解释为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外部环境因素剧烈冲击,以及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的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且该等亏损亦有持续之势。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1亿,同比增长165.9%;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上年同期为-1.2亿,亏损幅度扩大。
公司强调,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售部分地块、民生证券引入战投,使得净利润实现增长,但财务费用上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等,使得公司整体上仍旧亏损。
确实,自2020年开始,泛海控股做了不少工作以期缓解债务压力。其中包括金融子公司引战投,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增资引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完成25亿元增资扩股的阶段性目标后,又成功落实上海国资等投资者入股事宜。
此外,旗下民生信托、亚太财险等其他金融子公司引战工作以及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小金融牌照的股权合作或对外转让工作亦在推动中。
而且也加大了资产处置力度,主要包括:完成了美国索诺玛地产项目出售、部分写字楼类项目,转让已进入最后的谈判或协议商讨阶段;2021年初,完成了武汉中央商务区宗地20项目转让。
同时也在境内成功发行五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38亿元。
然而众多举措之下,泛海控股仍无法快速实现回流现金。且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网上有业内评论称,5月底泛海控股债券是否能按时兑付比较关键,还有此次拍卖股份的接盘方也会起重要作用。
其认为,“拍卖股权也是大股东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一部分,在年报和股东互动中都有提及,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更有利于公司发展和决策的相互制约。”至于接盘方,可能会有卢志强的朋友圈好友,如复星的郭广昌、联想的柳传志、万达的王健林等。
这位被称为“资本大鳄”、“大佬背后的大佬”的商界传奇人物,一手打造出泛海控股、中国泛海、泛海集团、通海控股等泛海系企业,曾经涉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银行、信托、典当、保险、文旅、传媒、能源、科技、投资、园艺等三十多个行业。
但早已有业内人士讨论过,因涉及行业多,比如中国泛海的经营管理能力、资金实力一直跟不上,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上市平台——泛海控股,可能是转型时机并不恰当,于2014年转型金融业务之后,便问题不断,因为近几年地产金融政策不断收紧。
导致泛海控股资金出现问题的源头也在于此。泛海控股以高负债、高担保、高质押等手段获取现金流,启动去地产化。
当时进行了不少大手笔收购操作,斥资超过400亿元。比如收购民生信托并增资至93.42%,加上2014年的投资30多亿元,一共耗资近百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泛海控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76.16%、126.71亿元、246.71亿元,同比增长5.17%、66.37%、79.41%,净利润分别为15.59亿元、20.20亿元、31.09亿元,同比增长24.13%、29.73%、37.96%。
这段时间看起来营收增幅并不赖。但是转折点在于2017年。因过度依赖资本、金融手段促进营收,而忽略了该等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该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68.76亿元,同比减少31.59%。
此后业绩状况也不见转好。2018年-2019年,净利润为9.31亿元、10.95亿元,同比减67.81%、17.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5.58亿元、4.92亿元。
那几年,泛海控股净利润收入大多依靠投资收益。比如2019年,公司投资净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47.92亿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437.63%。
正如浦木清十郎所言,“做企业犹如修塔,如果只想着往上堆砖,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泛海控股负债合计1460.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92.5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仅193.88亿元。
现实是,卢志强不满足于只做地产的红利,其渴望打造的是金融王国。
自2016年起,泛海控股在国内再无新增土地储备。但房地产业务仍是传统业务,目前代表项目包括武汉中央商务区、杭州民生金融中心、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等。
2020年报称,经过近几年的系统布局和整合优化,泛海控股现已拥有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等核心金融平台。于2020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泛海控股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
卢志强打算的这一条道,个中表现冷暖自知。于2020年,民生信托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及其中的主动管理规模均有所提升,但受疫情、监管政策、风险减值计提等诸多因素影响,民生信托业绩同比大幅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43亿元,净利润为-4.49亿元。
而收购当时,经采用收益法测算,2020年民生信托净利润预测数为8.29亿元。该等预测收益与现状差别12亿元以上。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