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一行两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内容里,和风险防范相关的部分表述,分享给大家。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一)
节选一行两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内容里,和风险防范相关的部分表述,分享给大家。
原文选自各机关公众号。
其一,总基调的一致性。
人行: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银保监: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证监:
坚持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其二,底线思维下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人行:
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银保监:
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积极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监管责任,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压实机构责任和股东责任。
强化股东资质审查,严格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股东惩戒和公开披露力度。
坚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处置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风险处置与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严防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稳妥处置大型实体企业债务风险。
证监: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巩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成效。
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
其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来。
人行: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债券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银保监: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动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支持各地“一省一策”加快省联社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规范大型银行综合化经营,建立理财公司与母公司风险隔离机制,督促信托业回归职能定位,强化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功能。
鉴于个人身处国有金融机构,属于被监管的对象,所以只学习,不评议,大家自行学习呀。
(二)
最近看了本书,黄益平《金融的价值:改革、创新、监管和我们的未来》。
摘录几段,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分 双轨制与金融抑制
好的改革必须满足经济与政治的可行性要求。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渐进式,非常务实,具有典型的“双轨制”特征。
实行双轨制转型策略,一方面保留了众多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又引入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的破产和失业,保障了转型期的经济稳定,同时非国有企业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
因此,双轨制的做法会带来效率损失,但总体的增长表现非常好。
但双轨制转型策略造成了新的扭曲。
既然国企效率降低,要让他们持续运行,就必须要有外部资源的支持。
问题是改革的前20年,财政每况愈下,几乎是捉襟见肘,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市场化格局,即:
产品市场基本完全放开,但要素市场的扭曲却非常普遍。
抑制性的金融政策就是要素市场扭曲的突出表现,包括政府对利率,汇率,资金配置、跨境资本流动的干预和管理。
到2018年中国的金融抑制指数依然在全世界排在前列。
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将大量相对低廉的资金、能源、甚至土地配置给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补贴。
过去四十几年,虽然也发生了不少金融风险,但没有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金融体系保持了基本的稳定,这些都说明那些抑制性的金融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支持金融方面十分有效,这也说明务实的策略达到了目的。
双轨制改革或不对称市场化可能造成的最大问题是留下一大堆改革的半拉子工程。
有些政策实施相当长时间以后,会形成很强的利益集团,甚至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
第二部分 金融体系的风险
长期以来政府干预金融体系依靠政府兜底来维持金融稳定,只要一出现风险,政府就会出手帮助稳定局面。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超过了30%,但没有发生挤兑,就是因为存款人对政府的信用有信心,后来也是政府帮助注资、冲抵坏账、推动上市,完成了转型过程。
现在金融风险四处冒头,处置金融风险的手段也迫切需要从政府转向市场,特别是监管。
但问题是一旦真的出现问题,决策部门就开始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最终都是以各级政府出手收场。这样,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就遇到一个比较高的门槛,短期内很难跨过去。
总体来看,以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主要依靠两个因素:
一是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这样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二是政府隐性担保,即使银行出了问题也没关系,有政府兜底。
中国现在的系统性风险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增长速度下来了,再加上产业要更新换代,意味着微观层面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了,所以容易出现金融风险。
其二,产业更新换代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要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这是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必然导致的结果。
其三,杠杆率太高了,也就是市场上的钱真的太多了。
中国的货币供应有一个特殊的加速机制,源于政府的兜底行为,哪儿出了问题,政府就出面拖住,政府没有资金又要去托,怎么办呢?只能请央行帮忙,货币供应量就上来了。
最后是金融监管体制。
过去的监管体制是一行三会,各管一摊。看上去四平八稳,各司其职,但是实践中交叉业务变得越来越多,监管容易缺位。
第三部分 金融体系的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系要进行改革,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改变了,从依靠投入型增长模式,变为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
曾经有专家设想,让老百姓把一部分钱从银行拿出来,投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这样既可以帮助居民提高投资回报,又可以帮助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但结果出乎预料。
一部分钱从银行出来之后并没有去资本市场,而是去了影子银行和数字金融市场。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一个金融部门,既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又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显然是有问题的。
大致先摘录这么多,推荐大家自行阅读全书。简言之:
双轨制和金融抑制在过去几十年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历史功绩的。
但随着中国经济由投资推动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传统的金融体系、监管思路和业务方向也要随之变化。
让我们重温一下开头,一行两会的未来监管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投资岗位的业务人员,新发展究竟指什么,怎么去实现新发展,是我们急迫且必须思考的问题。
2023年7月22日-23日,诚邀您拨冗莅临。
拿包+尽调+处置+法拍+精华案例全解析!
做好不良资产,学这一门课就够了!
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
系统提升资产投资、经营、处置实操技能
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