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人,信息和资产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

商住项目提高容积率的技巧(二)

提高容积率主要论证方向是周边的公共配套市政基础设跟得上。

作者:我眼中的城市更新

来源:我眼中的城市更新

前言          

接上篇

06

提高容积率的中级技巧

(一)知名设计院。

国际

设计迪拜沙漠之星七星级酒店的共振城市规划集团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XWHO(艾斯弧)设计集团

北京土人景观和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际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易兰国际

奥雅设计集团

意格国际

国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筑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述设计院排名不分先后,更多的设计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是否知名,很难量化。其实关键在于各地地方政府的认可程度。

规划(包括概念规划、方案设计、片区规划)做的好,都能为提高容积率增加一些理由,有些东西需要做在前头。

小技巧

片区规划比较关键,总量有约束,提前沟通到位,某宗或某些具体地块占不少便宜。

(二)著名规划或产业专家。

如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荣远、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戴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李晓江、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施文、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国等等。

排名不分先后,也不局限于上述专家,只要当地政府认可,相关的专家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就足矣。有了业内著名的规划或产业专家论证,有了他们的背书,提高容积率也是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同样,知名专家很难量化,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领导认可。

小技巧

如果恰好当地政府领导的博士生导师就是其中一个专家,找他来论证就对了。

(三)地标建筑。

每个城市都有专属且不止一处地标建筑,一提到上海就想到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一提到深圳速度就想到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等。地标建筑是城市的象征和名片,基本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一般来说作为地标建筑,自然有充分的理由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了。当然地标建筑也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利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有时候,地标建筑未必容积率会很高。

小技巧

如果地标建筑容积率较低,基本不赚钱甚至亏本,是否可以与地方政府协商搭配的住宅项目容积率更高一些呢?

深圳地标

(四)充分利用重大赛事会议时机。

一般来说,各地承办重大赛事、重大会议都有以下几种原因可以达到提升容积率的目的:

第一是承办重大赛事、重大会议急需财政支持,而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承办重大赛事、重大会议,意味着八方来客,急需营造更好的市容市貌形象工程,通过提升容积率可以向营商城市大跨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提供更多公共基础设施市政配套、更多保障房产业房或公共开放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基本都出现了城市病,各种公共配套匮乏,市政基础设施不足,也出现了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等隐患。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政府,更多还是需要依赖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资。作为补偿,政府可以奖励一定的容积率以此鼓励市场主体。

提高容积率主要论证方向是周边的公共配套市政基础设跟得上。换个角度。我们提供代建更多产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是否可以以此换取地方政府给予更高的容积率?

(六)重大项目。

所谓重大项目,一般会分为国家级重大工程、地方重大工程。即便是地方重大工程,每个地方每个城市对重大项目的标准都有所不同,但是对纳入重大项目的建设项目,都会扶持甚至特事特办。一个建设项目要作为重大项目,标准门槛无非是纳税、产业落地、解决就业等等方面比一般的项目能产生更多的益处。对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可以申请地方的重大项目。

重大建设项目,可以带动引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当地政府适当提高容积率支持完全具有可行性。如产业勾地,引进产业,商住用地地方政府都可以定向招拍挂低价甚至返还土地出让金,提高容积率自然更简单。

(七)规划编制或修改阶段提前介入。

规划编制不仅仅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涉及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十四五规划等等上层次规划。提前介入规划编制或修编,涉及众多层级政府、不同的职能部门,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难度相对较大,但也不是不能实现。

综上,中级技巧,简单的说就是找专家找品牌背书,找名目寻求地方政府支持,提前介入做好相关工作。

07
提高容积率的高级技巧

(一)政府城市规划定位、交通轨道路网、产业定位、重点产业落地、人口大规模流入等等发生重大变化。

从一般的副中心变成城市中心;从郊区变成市中心;从一般的交通位置,变成交通枢纽;从旧工业区变成未来的CBD;从低端的产业升级改造成重点高科技园区;从一片空白到引进产业落地;当然还有机场搬迁,限高的强制要求消失了。河流改道,原有的河道蓝线周边不再受限……

有些朋友觉得,这些都是政府规划定位的事,市场主体开发商很难做的到,其实不然,关键要懂得借势,尤其要与其他的市场主体开发商联合团结合作,与地铁部门主动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比如地铁规划,相信政府也不愿意看到地铁规划在人烟稀少产业空白的郊区吧?如解决洪涝灾害,历来洪涝灾害城市内涝就是大难题,水利工程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我们开发商能否联合起来一起出钱出力为政府解决这个难题,解决了洪涝灾害,河道沿线的地质安全问题解决了一大半,提高容积率的条件起码符合可实现的技术门槛,又为政府做贡献消除洪涝灾害,相信地方政府也不会无视我们的付出,会给我们的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便利提高容积率。

政府的规划发展定位也不是无的放矢,也需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一同参与,才能多快好省共同推进,否则也很难推进。

(二)军民融合概念,两岸三地融合概念。

军民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进步,这是政府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方式之一。如果我们的建设项目能够促进军民融合,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解决地方财政收入问题,地方政府给我们适当提高容积率也是合情合理。

祖国尚未统一,不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是积极鼓励两岸三地加快融合。如果我们的建设项目能有利于两岸三地加快融合,则是对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相关中央部委肯定大力支持我们,何愁容积率问题。关键是不能弄虚作假。

(三)重大科研创新、高尖端人才等。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疫情等种种原因,国家大力发展科技,急需自主可控的重大科技创新。如果市场主体发挥灵活性优势,协助国家引进高尖端人才(必须相关政府部门认可),如有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我们站台背书,推动某些领域重大科研创新,国家相关科技部委支持提高容积率,反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事实上形成重大高科技产业与一般商住房地产项目的联动发展。想必,中央相关部委都会支持我们建设项目,对我们有所补偿。

(四)解决政府其他重大诉求问题。

借势的原则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借政府的势,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就要把政府的利益捆绑到我们利益链条中。什么是政府的利益?一是政府的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二是解决政府一时难以或者不方便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在政府希望加强科研创新,我们能否帮忙引进高尖端人才?能否提供国家实验室?我们能否引进重大高科技技术?等等

所谓高级技巧,在于互惠互利,在于格局,在于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08
忌讳

(一)涉及安全隐患,地质安全、机场轨道、橙线等等,就不要奢望了。安全无小事。在经济利益和安全问题面前,安全永远排第一位。

(二)人多力量大,尽量不要单独找关系提高容积率,容易被社会舆论所关注,即便本身项目提高容积率合法合理,也难以被社会舆论所诟病。

(三)不要踩红线不要做违法的事。常在河边走总有湿脚的一天。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我眼中的城市更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盛会邀请】2024大连·特殊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开启(11.15-11.16)

年卡会员

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

好课推荐
热门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